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35练习卷

请在下面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
二十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向人类敞开一扇小窗时,我们还无法想象这个新生的“网络空间”将会向世界展示何种风景或提供何种可能,我们也很难预料到,这项“新技术”(  )改变了世界,(  )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可谓雷霆万钧,它造成的后果和状态可谓不可逆转,它衍生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不可战胜。如今,当网络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拓展我们的社会关系并成为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撑时,我们(  )猛然发现,这项“新技术”所创造的“第二空间”竟然如此浩瀚、精密、复杂和充满灵性。

A.虽然 但是 才 B.不仅 而且 才
C.只要 就  则 D.因为 所以 却
来源: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35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②改作风,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责任。③只有在思想深处“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在党性修养上强化执政为民这个责任,才能将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④只有持之以恒真转实改,才能彻底摒弃观望风,杜绝一阵风,打消干部群众的顾虑,让民心与党心贴得更近。
请在①句空白处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改正。(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句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35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 4月6日上午,雷州市北和镇谭葛村约170名村民自发地到保伯(陈光保)的甘蔗地里,无偿帮助保伯抢收甘蔗。据谭葛村委会主任吴桂梁介绍,每到果实收获的季节,当地群众都会无偿自发地到保伯的果园帮忙。
在雷州,大家都亲切地尊称陈光保为“保伯”。保伯离休后,承包荒地,让荒山野岭变成了“花果山”,带动周边群众劳动致富。保伯捐资助学,造福一方,是大好人。
材料二 由广东省文明办、羊城晚报和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联手发起,设立以资助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广东好人”为宗旨的基金。
对关爱好人这一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35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②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
(《孟子·尽心下》)
【注】 ①(tiǎn):探取,获取。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两个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一句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35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泗原
叶兆言
①王泗原先生我见过很多面,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②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客气,毕竟他要比父亲年长许多岁,而且学问太高太深,而且他是那样严肃。
③八十年代,祖父病重住院,院方规定每周只有三个下午可以探视,王泗原关心祖父的病情,又不愿违背医院规定,便改成每天去家里咨询,向轮流陪同祖父的家属打听情况。照例是问昨晚睡得如何,体温可好,胃口是否开了,然后说一声这很好,也不喝一口茶,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十分古怪,天天都如此,其实打一个电话就行。说给祖父听,祖父也很感慨,只能用“真是个古人”来评价。
④我考上大学,祖父很认真地说,我们老开明【注】的人,是看不上什么大学生的。
⑤王泗原倒是考上过大学,因为家贫,很快退学,他的学问功力,一方面得以家传,一方面全靠自习。说到学问好,祖父经常称赞与自己相熟悉的两位,一位是吕叔湘,另一位就是王泗原。这两位实在是太认真太厉害,认真得让人没办法效仿,厉害得可望而不可即。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
⑥王泗原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是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王泗原偶尔也会透露一些,譬如关于老佛爷慈禧,与外面传的就不太一样,听上去更像一位邻居老太太,我父亲生前常说,王泗原要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事都写出来,会非常有意思,可惜他并不太喜欢向人家卖弄这些破烂。对王泗原影响较大的是父亲王仁照,他当过师范学堂的监督,讲究文字音韵训诂,教子甚严,教导儿子的首要认识,就是“做学问是一种责任”。
⑦王泗原做过小学和中学老师,做过很长时间编辑,这两项工作都很普通,却说明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脚踏实地,都可以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张中行是老北大出身,积累很厚,学问过人,又是王泗原几十年相处的老同事。他觉得王泗原“有所作就重如泰山,甚至压倒古人”,觉得他的文章“不读书破万卷就写不出来”。
⑧祖父对王泗原的欣赏非同寻常,常以平生获此得力助手而自豪。王泗原在与祖父的闲谈中,说起昔日研究典籍的种种独特感悟,祖父觉得很有意思,力促他将这些感悟写出来。因为祖父的建议,他“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作随笔写,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起初是十六开白纸钢笔写,祖父很喜欢这类文字,提出要分类装订,王泗原自告奋勇乐意为他效劳。祖父对这些文字始终“深致奖誉”,渐渐老眼昏花,王泗原又改毛笔纸墨,用大字抄录送来让祖父过目,再到后来,祖父目力更加不及,只好改为口述。
⑨终于完稿,终于成书,这就是后来让学界感到震惊的《古语文例释》。凡是熟悉王泗原的,无人不敬佩他的学问精详。然而他的过人之处,还不仅仅是对古汉语的深入研究,现代汉语的功力也是十分了得。
⑩王泗原的白话文非常漂亮。多年来,他一直在从事教材的编撰工作,当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手云集,谈笑皆鸿儒,王泗原之外,还有张中行,还有张志公,还有隋树森,都是一时俊杰。还是用一句最简单的评价,人教社的教材关系到全国的中小学生,只要是“王泗原看过的稿子,大家就放心了”,他是把守文字大关的最后一个守门人。
王泗原曾当过胡耀邦的家庭教师,每周上门为其授课,自然是有专车接送,但是他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以免过分张扬。这就是他最典型的迂腐之处,胡耀邦敬佩王泗原的学问,执弟子礼甚恭,他却从不以此炫耀,终生不改布衣本色。
[摘编自《陈旧人物(增订本)》]
【注】 老开明:指1926年由叶圣陶、夏丏尊等人创办的开明书店。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王泗原在父亲的影响下,当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工作脚踏实地,成绩非同寻常。
B.王泗原是叶圣陶的得力助手,并且深受其欣赏、信任,所以,人们称他是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C.张中行是学问大家,与王泗原又是老同事,文章引用他对王泗原著作的评价,突出王泗原著作的分量。
D.王泗原把研究典籍的感悟写成随笔,并在叶圣陶的力促下,汇成《古语文例释》一书,此书震惊学界。

E.第段写王泗原“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表现他谦卑低调的布衣本色。
文章第③段引用“祖父”对王泗原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⑤段说“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这句话有何含义?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35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