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细胞内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引起的,而构成这些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是一致的
B.一个DNA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而一个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后就能得到20种氨基酸
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一定不含糖类的是(    )。

A.腺苷 B.染色体
C.细胞膜 D.多肽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糖链是细胞内除蛋白质、核酸之外的另一类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中都有分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糖链是生物体内糖的主要存在形式,如淀粉、糖原都是常见的糖链
B.糖链都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根据长度不同,糖链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D.可用斐林试剂在沸水浴情况下检测糖链的存在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C.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D.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至少需要3种tRNA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中甲、乙、丙表示人体内的三 种物质,均由物质单体a合成,其中甲是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乙由浆细胞分泌产生,并能发挥免疫作用;丙位于细胞膜上,与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有关。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若干单体a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合成的
B.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结构只与单体a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甲、乙、丙分别是胰岛素、抗体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甲、乙、丙三种物质合成的场所均为核糖体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以及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①染色  ②水解  ③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  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④②①③⑤,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④⑤①③②,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④③②①⑤,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与细胞新陈代谢及抗性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水主要存在于细胞液中,且自由水的含量大于结合水的含量
B.细胞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细胞的抗寒性增强
C.人的红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1.5%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内的结合水的量不变
D.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图回答问题。

(1)参与图甲过程的酶主要是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①和②分子中某一单位的放大图,在①和②分子中,B部分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中①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内;②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3)图丙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合成③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
(4)图丁中④的名称为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tRNA与氨基酸结合的过程中有________生成。
(5)图丙中②分子比③分子________(填“大”或“小”)得多;图示tRNA中,G和C的数目是否相等?________。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朊病毒可引起库鲁病和羊瘙痒病,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空泡化呈海绵状,蛋白质形态异常。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其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的蛋白质1和2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辅助终止密码子4发挥作用,从而使________过程停止,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图乙中的6是一种朊病毒,它与________结合,阻止核糖体识别4,所以与物质3相比,物质7的改变是________。
(3)5表示________(物质),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验,在基本单位的组成上与DNA的区别是________的种类不同。
(4)物质6进入机体时,可以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
++


++
++++
++


++
++++

A.乙种子中含蛋白质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________,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