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浙江]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妖(ráo) 外(fēn)然(fǘ)强不舍(guō)
B.褓(qiǎng)凿(ruì)素(gǎo)心无旁(wù)
C.扶(yè)于(chán) 脚(huái ) 尽职守(gè)
D.亵(dú)进(pián)佝 (lǚ)成吉思(hán)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旁骛骄阳略输文彩重蹈覆辙
B.喧响谀辞顿失滔滔脑羞成怒
C.杜绝禁锢红妆素裹理至易明
D.侮辱凭吊原驰蜡象不屈不挠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份卷子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汲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鲁迅的《呐喊》和《且介亭杂文》。
B.《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英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该书。
D.《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中国古代著名作家。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使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B.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来认识生活,由此形成自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C.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的心血。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处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
我的窗前是一片浓浓的绿阴,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的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旁边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刘方平《月夜》)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秋思》)
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又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煤的间接液化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6个字)
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这里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②            ;③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在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相濡以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老年人有获得子女精神和物质扶养的权利,夫妻之间也有互相赡养的义务。
          ;②           ;③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寓意,80字左右。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鼎湖山听泉
①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②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③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④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⑤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⑥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⑦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⑧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⑨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⑩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句子。
①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联系全文看, 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4分)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①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这对夫妇决定为孩子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夫妻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这对夫妇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
②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孩童时,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体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
③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过一阵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对恒定的。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④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我觉得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⑤一株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⑥有一位女子曾说过,出名要趁早。我看,确立目标要趁早。
作者用一对夫妇训练小狗的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在论述应怎样确立目标时,作者否定了哪些不当做法?
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许多人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而获得了成功。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要求事例典型、真实,目标明确、具体)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①,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②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③。”及总角④,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⑤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二)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孙、王诸人色并(惊慌) B.便使还(通“倡”,提议)
C.转于色 (看见) D.望阶席(快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众人即承响回 挟天子令诸侯
B.于是审一犬坐于前
C.王恐状 牡丹,花富贵者也
D.趣解兵凡三往,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40分)
老年人的目光是黯然失色的,因为他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成年人的目光是坚定而又冷静的,因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拼搏;小孩子的目光是天真,纯洁的,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好奇心……
在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目光,有的是讥讽,有的是嘲笑,有的是惊讶,有的是……每一种目光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请以“目光”为题目,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立意自拟,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