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fonts/TeX/fontdata.js
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 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
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 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晚清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衣裳矣。”这种变化主要受

A.经济水平的影响 B.民族危亡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影响 D.西洋风尚的影响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 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
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难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日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自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C.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
意义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莫斯科政体在一切方面都是对美国的否定。”他指的是

A.苏联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 B.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
C.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D.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说明

A.经济危机迟迟未能解决 B.国家干预经济不得人心
C.分权制衡理念深入人心 D.美国人民缺乏宪政精神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难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不如说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和战略。”这主要是因为

A.多极世界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 B.多极化并非世界发展的趋势
C.多极化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D.多极世界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表4)
表4: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
女主人
孩子
帮工
学徒
女仆
1
1
3
4
2
2

——根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
——引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04期(作者:蔡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
(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

“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有何共同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存在集体记忆,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的理解。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以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人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日渐迷失,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评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