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广东]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氓》)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     (《氓》)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短歌行》曹操)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夫仁者,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府吏得闻,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安慰,久久莫相忘!”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时遣归 相:互相
B.终老不复 取:取代
C.家来贵门 谢:感谢
D.不相从许 会:一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时时安慰  三岁
B.府吏得闻  朝搴阰木兰兮
C.敢助妇语以解忧
D.吾今报府洵美

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  )

A.汝是大家子 B.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C.为仲卿母所谴 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也。君如逃,则人谁肯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之虏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贼气吞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项城人无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不足,死焉,也职:职业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成,有益
C.侃率之以城乘:登
D.贼失势,遂散走:逃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组是(  )

A.①贼气吞②项城之人无伤
B.①君如逃,则人谁肯矣!②高城深沟之
C.①兵与财皆无,将何②非吏人、百姓然。
D.①夺贼财而食其食②项城人无伤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城县令李侃面对叛军的凌厉攻势束手无策,打算弃城逃跑,所幸其妻杨氏深明大义,及时劝阻。
B.杨氏认为项城虽兵力单薄,但是若发动民众与敌人誓死一搏,项城保卫战一定能取得胜利。
C.杨氏对项城的官员和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地作了战前动员,并以身作则,临阵督战。
D.由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加上叛军首领中箭身亡,项城军民奇迹般地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翻译下面语句
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项 城 小 邑 也 无 长 戟 劲 弩 高 城 深 沟 之 固 贼 气 吞 焉 将 超 城 而 下 有 以 弱 弓 射 贼 者 中 其 帅 坠 马 死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请你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同的“中国观”
张华
①在全球化的当下,英国和美国“回应”中国的热情却不尽相同。众所周知,赴美签证需要面签,而且较难获签;赴英签证已无须面签,而且相对容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仍到处都是中国人,只要出门必能遇到;而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中国人要专门去找才得一见。
②尽管伯明翰学派倡导以平民为视野的大众文化,但其文化骨髓仍是精英的,是“端着架子”的贵族式的,多数人包括知识阶层的英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好奇阶段;美国社会多元、综合、自由、开放,每种文化在这里都不难找到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同时与他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许多美国人充满对中国的热情,知识阶层中许多人对中国社会了解相当深刻,研究相当深入。更重要的一个现象是,中美之间高层往来频率远超中英之间,中美贸易总额亦远超中英之间。
③如果再给出一些例子,也许很能说明这些不同。
④例一,美国日用品多数由中国制造,美国人若一周内不用中国产品,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会感到不舒服;英国当然也有中国日用品,但离开中国产品还可以“端着架子”生活。
⑤例二,在美国很容易收看到专门的中文电视频道,在英国想从电视新闻中得到一点关于中国的信息都很难,更不必奢望中文频道了。
⑥例三,美国银行ATM、地铁售票机等很多常用的电子设备设有中文提示和操作系统,公用电脑有多种中文输入法,很多公共服务场所同时设有中英文提示,而英国没有这些。
⑦例四,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有20%的中国学生。学校亚洲研究中心、东亚系、燕京学社、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享誉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与中国研究有关的机构中攻读学位的学生,90%以上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多数没有中国血统。另外,其他学院也有依相应专业设置的针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中心,许多金发碧眼的学者能说流利的汉语,更多学者到过中国。而英国伯明翰大学,甚至剑桥、牛津这样的大学,即使有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也是凤毛麟角。
⑧例五,在哈佛大学附近的书店随便逛逛,就能拍到关于中国的图书照片,读者可以自行诠释哈佛人对中国的研究热情;至于英国,像伯明翰、牛津、剑桥等地最大的书店,有关中国的图书寥寥无几,也不会有专门的分类书架,即使偶尔找到两本,也多类似于ZHANG RONG著的WILD SWAN或MAO。
⑨还要说的是,2006年,英国政府再次提高国际学生学费。英国大学不仅普遍吝啬,很少提供奖学金,而且两眼紧盯国际学生腰包里父母的血汗钱;美国大学则用丰厚的奖学金吸引年轻有为的学子前来学习深造。英国大学通过教育赚国际学生的钱,美国大学则是花钱培养有潜力有才华的学生。
⑩英国已从殖民时期的所谓“日不落”帝国,经过世界反殖民运动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发展与进步,逐渐变成后殖民时期的“日日落”帝国;美国虽然也曾不断经历挫折和滑坡,尤其是“9.11”的冲击,但是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两国这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它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态度和政策,无论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而态度的不同多半取决于人的头脑。                       
(选自《凤凰周刊》2007年第30期)
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国人赴美签证较难,赴英签证相对容易,说明英国对中国的“回应”较热情。
B.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人多寡的不同,反映了两国签证制度的不同。
C.英国人较少使用中国日用品,说明英国人对“中国制造”信不过,怀有偏见。
D.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比中英之间的相关交流频繁得多。

下列相关推断与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能从国际往来的纷繁表面现象之中,看到英国与美国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不同态度。
B.英美两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差异,导致了英国大学只会赚钱,美国大学则能培养有潜力有才华的学生。
C.头脑(观念)是一切行为与表象的源头。英美两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也多半取决于他们的观念。
D.在全球化的今天,或许我们需要的正是世界的胸怀与文明的视角,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气度与远视。

文章中间几段文字用诸多事例来说理,请具体分析这部分内容说理上的特色。
根据文章内容,概述英国和美国出现不同“中国观”的原因。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洒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凉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哇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里,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作者在文章第2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这是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
文章的第(6)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请简要分析这里的“极致”在文中的含义。
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请任选一组题目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填涂并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6分
第一组: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写的是哪两位主人公?(   )

A.探春、迎春 B.宝钗、黛玉 C.元春、黛玉 D.宝钗、惜春

简答题(50字以上)
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请简述传说情节。
第二组:
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里,刘备把自己比做“鱼”,把谁比作“水”(  )

A.关羽 B.诸葛亮 C.张飞 D.赵云

《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2008年,白岩松40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明白到梦想很重要,生命更重要。大地震过后沙( )满地,横尸遍野,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作为一个单( )的个体显得多么渺小,面对着美好的家园瞬间成废墟,心头之痛与恐惧久久无法(   )
在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在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拼音
从“消失”“消逝”“消释”中选一个词语填在文中④处。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轼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襟怀融之于词,充分展现了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B.近日,四川阆中一位叫戴彬的副乡长出现在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但谁也没想到身高大约1.7米左右、长相帅气的他会被现场24位女嘉宾集体灭灯。
C.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写两个句子。  
例句: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侯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请以“没有以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3-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