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3届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中考生物模拟卷
“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东非人”生活在距今175万年前,下列哪项是“东非人”较“露西”少女高等的本领( )
A.两足直立行走 | B.使用工具 |
C.制造简单工具 | D.产生语言 |
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途经是( )
①效应器 ②感受器 ③神经中枢 ④传入神经 ⑤传出神经
A.②→④→③→⑤→① | B.④→②→③→①→⑤ |
C.①→④→③→⑤→② | D.③→⑤→③→④→② |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
下列生物新个体的产生,哪些是属于无性生殖( )
①把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大豆秧苗
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
③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④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
⑤鸡蛋孵化出小鸡
⑥“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长出许多小植株
⑦把仙人球嫁接到仙人掌上.
A.①②③ | B.⑤⑥⑦ | C.③⑥⑦ | D.②④⑤ |
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后,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位古生物学家的依据是( )
A.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 |
B.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 |
C.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石层中 |
D.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 |
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
A.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
D.生物能适应环境 |
夏季即将到来,西瓜甘甜可口,是清凉解渴的佳品.下列结构能发育成西瓜果实的是( )
A.受精卵 | B.胚珠 | C.子房 | D.花托 |
“吃出健康”正在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关于青少年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粗细粮合理搭配 ②主副食合理搭配 ③不吃不喜欢的食物 ④饮食要定量 ⑤晚餐多吃含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
A.①②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发现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科学家是( )
A.罗伯特•虎克 | B.列文•虎克 | C.路易斯•巴斯德 | D.沃森 |
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
B.青蛙、蛇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
C.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
D.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 |
央视《人与自然》栏目介绍了自然界中动物奇妙的变色现象.比如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好地保护自己.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这种现象是( )
A.环境进化的结果 | B.生存斗争的结果 |
C.自然选择的结果 | D.人工选择的结果 |
下面是一组探究食物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能证明口腔中的牙齿和舌头对馒头消化具有作用的对照组是( )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②和③ | D.无法证明 |
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图,图中A处的生理过程及4处的液体分别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 |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尿液 |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 |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 |
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入褐鼠的子宫内,该褐鼠产下的小鼠的体色与性别是( )
A.黑、雌 | B.褐、雌 | C.白、雄 | D.黑、雄 |
汶川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是( )
A.控制传染源 | B.切断传播途径 | C.保护易感人群 | D.预防接种 |
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新概念包括( )
①躯体健康 ②心理健康 ③道德健康 ④社会适应良好.
A.①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植物自身和动物、人的营养物质来源 |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植物自身以及动物和人的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基本稳定 |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请从右边人体呼吸系统图中找出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人体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 )
A①⑧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⑧②④⑤⑦
各种维生素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缺之不可,缺乏时会出现各种症状,请把对应的连起来.
如图A为植物细胞模式图,B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
(1)A图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液泡是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
(2)B图中草履虫靠图中标号 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表膜其实就是细胞结构中的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 .
请你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期,某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作为病原体的肠道病毒结构简单,它是由 组成.专家建议“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在动物①蚯蚓 ②大山雀 ③黑猩猩 ④牛 ⑤鲫鱼 ⑥青蛙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其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用肺呼吸的是 .
(3)普通烟草的叶容易被虫吃掉,科学家发现苏云金杆菌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于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
①的杀虫毒素基因是苏云金杆菌细胞内 上的片段.
②这样的抗虫烟草就是一种 生物.
③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
一对有耳垂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小孩.某同学用黄、白两色乒乓球模拟有无耳垂这一性状的遗传过程.
(1)若用黄球模拟控制显性性状有耳垂的基因A,则白球模拟的是控制隐性性状无耳垂的基因 .
(2)这对有耳垂夫妇的基因组成均为 ,无耳垂小孩的基因组成为 .
(3)他用黄球白球各100个模拟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甲桶(夫)装50个黄球和 ,乙桶(妇)也装相同种类和数量的球.从甲、乙两桶中摸出Aa组合的可能性为 %.
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的核泄漏,核泄漏会长久污染环境.
(1)地震中某人下肢受伤,流出暗红色血液,急救时应指压伤口的 端止血.
(2)核泄漏的放射性元素进入土壤后可由植物的 吸收,然后经木质部中的 运输至叶片和果实中.
(3)在受核污染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农作物、昆虫和鸟类,一段时间后,体内的核污染最严重的是 .
(4)人吃了受核污染的农产品后,放射性物质主要在消化道的 被吸收进人体血液中.
“啊﹣﹣嚏”!打喷嚏时,人们深吸一口气后,肺里的气体被急速有力地从气管喷射出来.流感病人鼻腔里有大量病毒和细菌,鼻腔粘膜受到它们的刺激,机体就会接二连三打喷嚏.一个喷嚏最远可喷至4米开外,飞沫中携带着大量病原体.有些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赏花时也会连续不断地打喷嚏.
(1)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了:
肺→支气管→ →喉→咽→鼻
(2)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 免疫.
(3)作为外来物质的花粉可诱发喷嚏,它属于 (抗原/抗体).
(4)关于流感,资料中提到的传染源是 .
(5)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当你想打喷嚏时,应该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装置.
(2)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
(3)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
(4)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 方法来弥补.
(5)被誉为“玉米大王”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系列获得了高产.这种合理密植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 ,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某班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步骤如下:取方形白色瓷盘作容器,往盘中央放入20只等大的黄粉虫成虫.瓷盘一侧用不透光的塑料垫板盖上,另一侧用透明的投影胶片盖上.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1)黄粉虫的发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方式为 .
(2)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3)为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垫板和胶片遮盖的瓷盘面积应相同.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