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3届四川自贡市普高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诅(zǔ)咒戏谑(xuè)乘(shéng)凉殒(yǔn)身不恤 |
B.回溯(sù)叨(tāo)扰腼腆(tiǎn)流水淙(cóng)淙 |
C.空隙(xì)按捺(nài)隽(juǎn)永骇(hái)人听闻 |
D.拜谒(yè)孱(cdn)弱摈(bing)弃长吁(xū)短叹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以身作则一笔钩销白璧微瑕 |
B.葱笼融会贯通缘木求鱼始终不渝 |
C.沧桑如法炮制真知灼见旁稽博采 |
D.谙熟语无伦次不胫而走既往不究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见之不免令人想起许多美丽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B.《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 播,让低凋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致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的广泛热议。 |
C.因为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其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
D.由水污染而引发的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水污染形成的恶性链条已成为危害民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微博本质上是一个“个人媒体”,是个人向社会喊话和向社会表达的工具,它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 |
B.李世民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具有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 |
C.中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水利部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
D.地下洞穴凭借稳定的环境保留下了很多古老生物,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物种和基因资源,同时,孤立的演化环境也成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极好样本。 |
4.D(A“提升……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搭配不当;B“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学习能力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昆虫也不例外。例如,昆虫的觅食行为不完全都是出自本能,它们也需要通过学习辨别食物的气味。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气味加糖水(烟草天蛾的食物)以及另一种气味而无糖水,来训练烟草天蛾寻觅特定气味。他们将微电极植入烟草天蛾的大脑对其在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的神经细胞活动和进食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它们的神经系统发生了剧烈的重组活动,从而将气味进行编码处理以便于大脑理解,表明烟草天蛾能够学会辨别代表食物和非食物的气味。
昆虫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是它们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的环境。科学家已经证实,不同类群的昆虫其学习能力的大小是有区别的:昆虫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比独栖性昆虫强,如蜜蜂和蚂蚁的学习能力较强,行为也较复杂。
另外,同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学习能力差异也很大,并且各种昆虫都有一定的学习临界期限。对于寄生于寄主不同发育阶段的寄生蜂来说,幼虫寄生蜂在寄主搜索过程中需要感觉的信号类别多、变异大,需要决策的步骤也较多,故学习能力最强,尤其是对植物气味的学习;蛹寄生蜂则次之,而且主要是对寄主气味的学习;而卵寄生蜂的学习能力最弱。
印记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一个特例,只在其生命早期的一个被称为“关键期”的短暂时间内发生。在关键期内,昆虫如果获得了对某种显著刺激的记忆,例如寄主植物的味道,巢穴的气味等,这种记忆就可以终生保留,并在需要的时候被重新唤起。如果蝇在含有苹果提取物的人工饲料中饲养,则雌成虫在寻找产卵地点时就会对苹果表现出极强的偏好。
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的一个主要类型。例如,黑芥子苷对菜粉蝶产卵具有刺激作用,可用黑芥子苷的刺激使其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产卵,一旦产卵后,它就特别喜欢在此种颜色的纸上产卵,甚至在黑芥子苷不存在时,也趋向在此种颜色的纸上产卵。因此,这种中立的刺激(颜色)就同有意义的刺激(黑芥子苷)联系起来了。在自然界,智利小植绥螨可以把寄主植物化学信号与猎物联系起来,提高其捕食效果;一种捕食性的花蝽成虫可以4梨木虱取食诱导的挥发物与猎物出现联系起来,而在室内饲养没有接越到该挥发物的花蝽在嗅觉测定中不显示偏好性:七星瓢虫也可以把气味和颜色的组合与猎物蚜虫联系起来,提高其搜索和捕食效率。
事实上,只有当学习能力不仅仅成为一种自动的反应,而是变成应对环境的更佳方式时,这种能力才会进化到更高层次。例如,有些种类的蜜蜂只依靠单一种类的花朵为生,它们利用自动的感观刺激就能找到足够的花蜜。而另一些蜜蜂能适应多种花期不同、形状各异的花朵。英国科学家发现:学习能力强的大黄蜂比学得慢的其他种类多采集40%的花蜜。一般来讲,食性越广的昆虫,面临的栖息环境就越复杂,其行为可塑性也就越大, 学习的能力也就更强。
下列关于昆虫的学习能力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昆虫的学习能力是昆虫应对变化的能力。 |
B.昆虫的学习能力在不同发育阶段是不相同的。 |
C.高等昆虫学习能力要比低等昆虫学习能力强。 |
D.印记和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两种类型。 |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昆虫的觅食行为既是昆虫的先天本能,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形成。 |
B.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最强,它们的行为也比低等昆虫复杂得多。 |
C.印记是只有昆虫才有的特殊学习行为,它形成于昆虫生命的早期。 |
D.昆虫的食性越广,意味着其行为可塑性就更大,学习能力也更强。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的学习行为为昆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
B.联系学习是昆虫捕食等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学习行为。 |
C.为应对环境的变化,昆虫的学习能力可以无限进化提高。 |
D.昆虫学习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其对环境的适应,反之亦然。 |
D
A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潭为庐江,延已为准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以父墓毁去官。寻除尚书郎。
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渚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剌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及甘卓讨馥,百姓奔散。甘卓尝为东海王越所捕,下令敢有匿者诛之,卓投潭而免。及此役也,卓遣人求之曰:“华侯安在?吾甘扬威使也。”谭答不知,遗绢二匹以遣之。使反,告卓。卓曰:“此华侯也。”‘复求之,谭已亡矣。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建兴初,元帝为命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谘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不听。久之,加散骑常侍,屡以疾辞。及王敦作逆,谭疾甚,不能入省,坐免,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忧去职忧:担忧。 | B.出为郏令出:(官员)外调。 |
C.使反,告卓反:返回。 | D.狂寇未宾宾:归顺。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谭异而存之,遂见升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B.因法收谭,下寿阳狱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
C.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D.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谭一岁时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他少时勤奋好学,已表现出论辩的才华。 |
B.华谭为官司能荐贤举能,并获得了“知人”的好名声,他先后举荐过张延、干宝等人。 |
C.华谭为官体恤百姓,卓有政绩,两次升任庐江内史;又为政谨严,常因此得罪上司。 |
D.华谭学识渊博,曾因著《辩道》而得到元帝常识,他又因职务清闲,多次提出辞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滨友之礼。
(2)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3)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
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今本改句的妙处。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共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被称为“四大悲剧”的《 》《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
巴金的小说《家》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其主人公 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弊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采风摇撼着茅屋,门面吱吱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乏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麦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冷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围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于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基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些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⑦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些面孔,在笨拙的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清韵。那些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
⑧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
⑨要是没有那些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
⑩要是没有那些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在台北木栅
(节选自《老家的树——怀乡散记之一》)
文章①—③段落写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作者笔下的松柏有什么特点?第④段反复说“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有什么作用?
第⑥—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文章到第⑧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作者又写下了第⑨⑩两段,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请为下面这段说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40字以内)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是我的21岁生日。”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插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己。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维奥斯物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为营造高三学习的良好氛围,班主任老师想拟写一副对联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下面是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下联:
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例句: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的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