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B.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C.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D.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秦因留楚王,要以剖巫、黔中之郡。”对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B.郡、县多设于诸侯的直属领地或新征服的地方
C.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
D.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出现诸侯国与郡县并存局面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专制程度的加强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最主要条件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平民政体 B.公民意识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约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不包括

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重视法律程序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A.分权制衡 B.虚位元首 C.议会权力至上 D.责任内阁制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三幅图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这是三部能够体现启蒙思想原则的法律文件
B.这三部法律文件的执行效果不同
C.这三部法律文件都能体现主权在民思想
D.这三部法律文件都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华”的转变,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
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
D.中国外交自主性、独立性完全丧失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A.“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
C.“五四”是探索的延续
D.“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了生气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共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两岸实现了“三通” D.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祖国大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2001年成立,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宣言》,形成了“上海共识”
B.它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D.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物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三: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员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此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对此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分析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四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政治改革在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据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材料三 百日维新期间,政令频出。其中政治方面主要有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军事改革措施包括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等。为此,光绪皇帝屡颁严旨,诏令各官署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然而除湖南之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塞责,并不实行。——《戊戌变法的再探讨》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以上材料均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四,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