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无论唐代的复三代两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在这旗帜下进行的,不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魏晋以迄唐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他们一面复古,一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文章并不全同于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代而完成了宋代独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则所复之古当然是三代两汉。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兼取古律。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正是就律诗而言。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佺期宋之问的:“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这实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诗则并不一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宗元。王禹偁赠朱严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可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自然他们也进而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之心”,“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为必开之为其涂矣”。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欧阳作苏氏文集序云:“子美(舜钦)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可见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欧阳修统名苏穆所作为“古歌诗”,检苏学士(舜钦)文集,则标为“古诗”者九十六首,标为“律诗”者一百一十六首,这就是因为对古体而言,后者为“律诗”,对“时文”而言,则后者也是“古歌诗”。
南宋刘克庄竹溪诗集序云:“本朝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有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后人论诗者也都指出“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尽管清人叶燮曾在原诗卷四有反驳。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就是词。元人刘祁在《归潜志》就说过了:“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在长短句,今之诗则俗间俚曲也。”既然唐以前的诗在诗,主性情,所以就与文章分道扬镳;既然宋代的诗在词,诗本身转于主议论,所以就与文章合流发展。
(选自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两代都进行过文学复古运动,不同的是,唐代的复古多表现在对“文”
的复古,而宋代则既有对文的复古,也有对诗的复古。
B.唐代、宋代的复古运动有其相同之处,即这两次复古运动都不仅仅是在简单地复古,而且还有创新,也是一次革新运动。
C.唐代的文学复古运动是摒弃魏晋直到唐代的骈文,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文学复古运动则针对晚唐到宋初的时文,复唐代之古。
D.唐代的革新运动与宋代的革新运动虽时代不同、对象不同,但这两次革新运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他倡导学古文作古文,反对从魏晋以来盛行的骈文。唐代的文学复古运动成于韩愈。
B.在唐朝文学复古运动中,韩愈倡导写作古文,但对于当时盛行的律诗并不反对,他除了写作古诗,也作过几十首律诗。
C.李白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复古,但杜甫则兼取古律。元稹所说杜甫诗歌的特长“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正是就律诗而言。
D.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有诗文:“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这对韩愈的诗文产生了影响。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
B.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显受唐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后更名“开”,字“孟涂”,表明宋代的复古其实也是由唐代引导的对三代两汉之复古。
C.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 苏学士文集中的“律诗”,是相对古体而言的,若相对“时文”而言,也是“古歌诗”。
D.“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无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②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节)
【注】 ①面涅:面部创伤的瘢痕 ②中牢:猪羊二牲。指古代一种祭祀的规格。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偏将屡贼败为:因为 B.皆披靡莫敢当披靡:溃逃
C.宥州略:占领 D.以彰化军节度使延州知;掌管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狄青“深沉有智略”的一项是:
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
②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
③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
④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⑤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
⑥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    )

A.狄青善于骑射,李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B.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C.狄青屡立战功,仁宗曾召他进京询问方略,后因战事紧迫,狄青再赴前线,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仁宗非常器重狄青,后升他为枢密副使。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考虑事情深思熟虑。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因而屡建战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
                                                                      
(2)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山 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1],空戴南冠学楚囚。[2]
[注1]“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注2]“南冠”  “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凄清”二字,表面上是写秋意的清冷,实际上则是借此衬托诗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B.“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写动景,“人倚楼”写静态。视听结合,动静有致,颇具匠心。
C.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构成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D.“紫艳”二字写出了菊花美丽的色泽,“静”写出菊花娴雅的仪态,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吾所以为此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仰望星空的秘密
——“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
郭爽
(1)“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百年钱学森的故事犹如史诗,包含了上个世纪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包含了一个王朝的瓦解和太空时代的诞生。不过,国际环境的大变迁于钱学森自己的经历而言,却显得简单而平淡:“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位科学巨擘最终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他的学问与胆识,他的智慧与情怀,或许为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开启了另一扇窗。
(3)1989年,钱学森获得当今世界理工界最高荣誉“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人们称他是一个三维科学家,不仅有专业的深度,也有跨学科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
(4)在钱学森儿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钱均夫。钱均夫是个业余标本制作家,深谙现代教育之道。他曾告诉儿子,捕捉昆虫是理解生物学的开始,寻找化石和岩石碎片则可小窥地理学的门径,学习绘画则有助于理解美的概念。
(5)夏日来临时,年幼的钱学森会捕捉蝴蝶,收集标本。他学习钢琴、小提琴和水彩画,房间里堆满了自然科学和数学书籍。
(6)钱学森成年后曾回忆说,“父亲为我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新世界……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7)钱学森之母章兰娟本为杭州富商之女,她家教甚严、多才多艺。每天,她督促钱学森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吟诗诵词。闲时,她为钱学森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血战沙场,以及孔融让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愤故事。母亲的谆谆教诲在钱学森心灵上刻下烙印。
(8)钱学森生前自己总结的两个人生高潮中,除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另外一个则是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的6年。钱学森入学时,校长林励儒领导下的师大附中弥漫着开拓创造之学风,在那个积贫积弱年代,这里可谓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沃圃佳苑。在他的记忆中,“教生物的于君石老师,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我记得他给我一条蛇,让我做标本”;“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教画西洋画。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后来我画得很不错”;“国文老师董鲁安教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和中国古典文学,我对用文言写文章小品特别感兴趣”;“我们的音乐老师用一部手摇的机械唱机放些唱片,教我们学唱中外名曲,欣赏各种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后来,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一直在我心中激荡”……
(9)钱学森曾这样告诉他的学生:“附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的科学兴趣。”他还曾亲笔手书一份珍贵名单,列出了给予他一生深刻影响的17个人的名字,其中7人是北师大附中的老师。
(10)其实在钱学森留美期间,他一直心系祖国发展。1947年,他与妻子蒋英在上海结婚时曾考虑留下为国家效力。但当时目睹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作风后,他失望地返回美国潜心研究。直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下定决心要回国。而当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非法扣留钱学森行李和书籍的美国当局咆哮,“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宁愿枪毙他,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11)历经6年波折后,钱学森终于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一偿回国心愿。和钱学森一家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10月1日,大家在船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钱学森奏响长笛,妻子蒋英、儿子钱永刚和女儿钱永真则演唱了中国民歌。
(12)从钱学森回国之日起,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1956年1月,钱学森主持建立的力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第一份绝密报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这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就在这份手稿上,钱学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
(13)随后的日子里,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和参与制定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4个月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进行。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14)钱学森一直拒绝重回美国。即便是在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奖”时,钱学森也没有改变主意。
(15)“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些平实而高远的话语,道出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情感和对科学的荣誉感,而它们也正是中国人今天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以仰望更辽阔星空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2011年12月《国际先驱导报》)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北师大附中的六年学习阶段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是钱学森形成科学创新意识的两个时期,这也足以说明读书深造对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B.面对回国心切的钱学森,美国政府认为钱学森的回国会给美国的对手——中国带去强有力的军事技术,所以依照法律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物品。
C.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钱学森携妻儿返回祖国,与他们一起如愿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而且文中在此处对钱学森一家人进行了细节刻画,将其一家人返回祖国时的喜悦心情展示出来。
D.钱学森在新中国的军事科研领域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亲自领导和参与制定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近程导弹和中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E.作者以平实的叙述语言向读者展示了钱学森的求学、回国、研究之路,其中偶用描写,最后作者以议论收尾,借中国的发展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的高度评价。
钱学森为什么被誉为“三维科学家”?他拥有如此的荣誉都有哪些必然性的条件?
                                                                           
请指出第6段和第8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对此有人也曾说过:既然一切都在中国,那你又何必去美国呢,这不是前后矛盾么?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你有何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
B.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是倚马可待的。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势如箭在弦
D.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B.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劳赫赫,但我显然已经得罪了公司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
C.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靠长期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徽商的发迹,与努力建造和积极维护自己的信誉是分不开的。
D.班主任从他的两次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善于总结归纳,二是他一遇到难题就不知所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
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
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⑤④②⑥ D.③⑥④①②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除了它有汇聚积累之外,还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它是一条勇敢的鱼。”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说。
冰川中有鱼,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为冰川中的那条鱼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