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 | 周 | B. | 秦 | C. | 汉 | D. | 唐 |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A. |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
B. |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
C. |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
D. |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 | 北宋中期 | B. | 元末明初 | C. | 明末清初 | D. | 鸦片战争时期 |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①③ | D. | ③④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A |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
B |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
C |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 | 获得军费赔偿 | B. |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
C. | 在华开设工厂 | D. |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 B. |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C. |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 D. |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 |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 B. | 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
C.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 |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①③ | D. | ③④ |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 |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
B. |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
C. |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D. |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
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A. | 恢复银行信誉 | B. | 鼓励建立工会 |
C. | 加强社会保障 | D. | 调整劳资关系 |
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 |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
1847年 |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
1851年 |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
1880年 |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
1884年 |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
(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时间 |
历史资料 |
1831~1836年 |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 |
1840年 |
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
1858~1864年 |
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 |
1859年 |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
1869年 |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 |
1869年 |
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 |
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 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