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地理试卷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题。
在太阳系模式图中,代表地球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与地球相比,天体甲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偏高 ④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属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C.地球不均匀的公转速度 | D.太阳活动的频繁发生 |
若地球在丁行星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 B.变为炽热的“火球” |
C.大气层将会消失 | D.体积将会变小 |
电影《2012》讲述在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临毁灭:飞机从地缝中、倒塌的楼宇中穿梭而过,汽车在喷发的火山“流弹”中飞驰,主人公刚刚跑过的地面轰然塌陷……。据此回答题。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 B.黑子和极光 | C.耀斑和磁暴 | D.耀斑和极光 |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列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 B.可能引发干早、洪涝等灾害 |
C.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 | D.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 |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是
①生物的生长 ②大气的运动 ③火山的爆发 ④煤、石油的形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题。
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
B.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 |
C.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4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模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目前已经有酒泉(北纬40.965371°N,东经100.283658°E)、太原(38.1°N,111.5°E)、西昌(28. 2°N,102°E)3个卫星发射基地,文昌(19.3°N,109.8°E)卫星发射基地正在建设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我国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回答题。
“实践九号”发射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10月13日3时25分 | B.10月14日19时25分 |
C.10月14日3时25分 | D.10月13日19时25分 |
下列不包括“实践九号”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河外星系 | D.总星系 |
“实践九号”发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 B.北半球,向北移 |
C.北半球,向南移 | D.南半球,向南移 |
“实践九号”发射当日,地球公转位置大致位于左图中的
A.甲乙段 | B.乙丙段 | C.丙丁段 | D.丁甲段 |
“实践九号”发射当日,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酒泉 | B.太原 | C.西昌 | D.文昌 |
“实践九号”发射当日,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夜晚最长的是
A.酒泉 | B.太原 | C.西昌 | D.文昌 |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题。
此图反映的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
图中②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长夜短 | B.昼短夜长 |
C.昼夜平分 | D.无法确定 |
③的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4时 |
B.6月22日16时 |
C.12月22日4时 |
D.12月22日16时 |
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关于图所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背斜成岭 | B.②③处地质构造为向斜 |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 D.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 |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一II | B.乙一I | C.丙一Ⅳ | D.丁一III |
读下面的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
B.a是地转偏向力 |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
D.该风形成于高空 |
下图中的左图为“我国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若只考虑热力作用对地面风向的影响,则D地风向可能为
A.偏南风 | B.偏北风 | C.东风 | D.西风 |
此时该城市及其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左图中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春分日和秋分日,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有何共同特点?
(2)四个地点中,哪一个位于南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
(3) 四个地点中,哪一个位于极圈以内?判断依据是什么?
(4)请将这四个地点的纬度按由北到南的顺序排列: 。
(5)若C点11月16日的昼长为14小时,则D点此时昼长大约为 小时。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④代表的内容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认真研究图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数字代表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填数字)。
(3)由图知,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4)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CO2增多,导致大气吸收
(填数字)能力的增强,并通过 (填数字)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使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加快。
(5)运用上述示意图,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 岩、c是 岩、d是 岩。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阁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 固结成岩
② 上升冷却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变质作用
(3)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 (背斜或向斜);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 。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
(5)下图中的 图与上图中乙地的地貌成因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