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四川]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qiú)劲宴(xiǎng)浸(zhì)(lù)力同心
B.阻(è)(dié)血(fēi)薄睚(zì)必报
C.颓(pǐ)(àn)然立(pū)长歌(dàng)哭
D.(chēng)目桀(ào)(chuāng)伤(yǔn)身不恤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峥嵘愁怅炫丽忸怩不安
B.苍茫凄惋寂寥秋毫无犯
C.寥阔斑斓漫溯图穷匕见
D.彷徨凌侮欣然偏袒扼腕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不断完善自我。
B.三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回想初逢时,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现而今大家都已双鬓染霜,垂垂老矣。
C.日本右翼势力炮制了一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他们的表演十分拙劣,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D.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了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诗人艾青从小被寄养在大堰河家,他是喝着大堰河的乳汁长大的,自从离家以后,他无时无刻没有不在思念着自己的乳母。
B.刘和珍作为北京女师大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国家危亡时刻毅然挺身而出,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当局的爱国斗争中,代表了旧中国大学生和新女性的光辉形象。
C.“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的内容,“意”是指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是指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D.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不幸遇难,飞机因触山着火焚毁。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B.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有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C.作者一方面说“我早觉得有写一点地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
D.“来了吗?”鲁迅先生睁一睁眼睛:“不小心,着了凉……呼吸困难……到藏书的房子去翻一翻书……那房子因为没有人住,特别凉……回来就……”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各抽出了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处。(6分,每空一分)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             ,懂得进退攻守,              
下联:                                                   
①敢于嬉笑怒骂  ②一生最恨帮闲  ③岂仅文坛闯将 
④莫做空头文学家 ⑤临死也不宽恕  ⑥不愧思想权威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每空1分)
鲁迅先生在4月里,曾经好了一点儿,有一天下楼去赴一个约会,把衣裳穿得整整齐齐,手下夹着黑花包袱,戴起帽子来,出门就走。
许先生在楼下正陪客人,看鲁迅先生下来了,赶快说:
“走不得吧,还是坐车子去吧。”
鲁迅先生说:“不要紧,走得动的。”
许先生再加以劝说,又去拿零钱给鲁迅先生带着。
鲁迅先生说不要不要,坚决地就走了。
“鲁迅先生的脾气很刚强。”
许先生无可奈何的,只说了这一句。
鲁迅先生晚上回来,热度增高了。
鲁迅先生说:
“坐车子实在麻烦,没有几步路,一走就到。还有,好久不出去,愿意走走……动一动就出毛病……还是动不得……”
病压服着鲁迅先生又躺下了。
7月里,鲁迅先生又好些。
药每天吃,记温度的表格照例每天好几次在那里画,老医生还是照常地来,说鲁迅先生就要好起来了,说肺部的菌已停止了一大半,肋膜也好了。
客人来差不多都要到楼上来拜望拜望,鲁迅先生带着久病初愈的心情,又谈起话来,披了一张毛巾坐在躺椅上,纸烟又拿在手里了,又谈翻译,又谈某刊物。
一个月没有上楼去,忽然上楼还有些心不安,我一进卧室的门,觉得站也没地方站,坐也不知坐在哪里。
许先生让我吃茶,我就倚着桌子边站着,好像没有看见那茶杯似的。
鲁迅先生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来了,便说:
“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
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多吃就胖了,那么周先生为什么不多吃点儿?”
鲁迅先生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声是明朗的。
从七月以后鲁迅先生一天天地好起来了,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人虽是瘦了,但精神是好的。
鲁迅先生说自己的体质是好的,若差一点儿的,就让病打倒了。
这一次鲁迅先生保持了很长的时间,没有下楼更没有到外边去过。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
记得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着色的木刻。
鲁迅先生有很多画,为什么只选了这张放在枕边?
许先生告诉我的,她也不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这小画。
有人来问他这样那样的,他说:
“你们自己学着做,若没有我呢!”
这一次鲁迅先生好了。
还有一样不同的,觉得做事要多做……
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30年。
又过了三个月。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在这一部分选段中,作家萧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的思想家鲁迅,如鲁迅先生看出萧红的不安,同她开玩笑,展现了鲁迅的           ;对萧红一个月没有到自己这里来,毫不介意,体现了鲁迅           ;叙写鲁迅忍受病痛的折磨,表现了鲁迅的           ;写鲁迅临死前屡屡深情地关注木刻画,体现了他           的精神品质。(四空答案字数合计不超出20字)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在雨的哀曲里,            ,                 。(戴望舒《雨巷》)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   ________。(鲁迅《自嘲》)
真的猛士,________ 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________   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抒情方式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焉造:到……去
B.行为道却:退
C.所荆轲可使也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太子过:超过

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项是(   )

A.①太子丹患之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B.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遂自刭而死
C.①太子避席而请曰②偻行见荆轲
D.①太子送之至门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②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译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了。走在大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使从很远很远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抱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  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怀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  扶着那绛色帷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顽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那时我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帷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  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  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  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  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有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有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⑪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⑫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 上海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褪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向下沉落下去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 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徐志摩、艾青、巴金、司马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或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表现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和意义。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字数不少于40字。
示例:汤显祖  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乐章,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校学生会和团委将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以“母爱颂”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邀请你做主持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诗文朗诵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格。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