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氧元素的得与失 | B.化合价的升降 |
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 D.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
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Cu丝 | B.熔融的MgCl2 |
C.NaCl溶液 | D.蔗糖 |
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
B.用蒸馏水荡洗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
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
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手握瓶颈,左右振荡 |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装好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先用双手握紧试管,后将导管插入水中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C.用排水集气法集满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气管 |
D.结束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实验时,先撤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
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1.5NA个H2O分子 |
B.根据反应KOCN + KOH + Cl2→CO2 + N2 + KCl + H2O 当有12mol电子转移时,生成N2分子数为2NA |
C.常温常压下,22.4L 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
D.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 |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的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 B.HNO3>Cl2>H2SO4>Fe3+ |
C.HNO3>Cl2>Fe3+>H2SO4 | D.NO>Fe2+>H2SO3>I- |
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实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K+、Na+、Cl-、NO3- | B.Na+、NO3-、OH-、CO32- |
C.Na+、OH-、Cl-、NO3- | D.MnO4-、K+、S2-、Na+ |
在300℃时,某无色气体X与红热的碳反应只生成无色气体Y,Y能跟灼热的 CuO反应又生成气体X,则X、Y分别是
A.H2O(g)、H2 | B.O2、H2 | C.CO2、CO | D.CO、CO2 |
把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先变蓝后变红 | B.先变红后褪色 |
C.先变红后变紫 | D.只变红 |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 |
B.浓HNO3与浓HCl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
C.硝酸电离出的H+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
用一充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
A.0.045mol·L-1 | B.1mol·L-1 | C.0.029mol·L-1 | D.不能确定 |
g铜与足量浓H2SO4共热时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L气体,则被还原的H2SO4的量是
A.mol | B.g | C.g | D.g |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
B.溶液中n(NH4+)=0.2mol |
C.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SO42−和NO3− |
D.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n(H+)∶n(Al3+)∶n(Mg2+) = 1∶1∶1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 3H+=Fe3++ 3H2O |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 H2O+CO2↑ |
C.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 |
D.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序号 |
氧化剂 |
还原剂 |
其他反应物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
① |
Cl2 |
FeBr2 |
/ |
Fe3+ Br2 |
Cl- |
② |
KClO3 |
浓盐酸 |
/ |
Cl2 |
|
③ |
KMnO4 |
H2O2 |
H2SO4 |
O2 |
Mn2+ |
A.表中①组的反应可能有一种或两种元素被氧化
B.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KClO3>Fe3+>Cl2>Br2
C.表中②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电子转移数目是6e-
D.表中③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3H2O2 + 6H+=2Mn2+ + 4O2↑+ 6H2O
把xmLCO2通过足量的Na2O2后再与ymLNO混合,x与y之和为30mL。设充分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缩小为15mL,则x:y为
①1:1 ②2:1 ③5:4 ④7:5
A.① | B.②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14g铜银合金跟足量的某浓度HNO3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O2(标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A.1.6g | B.3.2g | C.6.4g | D.9.6g |
将O2、CH4、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条件下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
后,容器中无气体,且将残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放出。则O2、CH4、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的成分为
A. 1:2:6 ;Na2CO3和NaHCO3 | B.2:1:4 ;Na2CO3 |
C. 1:2:6; Na2CO3和NaOH | D. 2:1:4; Na2CO3和NaOH |
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
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12分)舍勒发现氯气的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1)请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化学方程 ,
(2)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其中Cl2是 产物(填氧化或还原);
(3)如右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室中剩余的Cl2尾气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2分)下列为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已知:A是金属单质,B为淡黄色粉末,C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J为红褐色固体。
请写出:
(1) E、F的化学式:E ,F ;
(2) H→J过程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检验溶液I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填试剂),
(4) 反应③ 的化学方程式: 。
(14分)(1)向1 L 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时,产生的沉淀量可达最大值;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开始溶解,当前后加入的NaOH总量达到b mol时,沉淀不再减少,则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lCl3的物质的量 。
(2)已知:2Fe3++2I- = 2Fe2++ I2; 2Fe2++Br2 = 2Fe3++2Br-
①向含有1mol FeI2和1.5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mol 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 。
②如果向①的溶液中通入3mol Cl2,则被氧化的离子对应的氧化产物分别是 。
(3)①若m g铁屑与含有 n gHNO3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 m : n =" 1" : 2.7,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还原产物只有一种,且只生成一种盐)
②若含 n g HNO3的稀硝酸溶液恰好使5.6g铁粉完全溶解,若有 n/4 gHNO3被还原成NO(无其它还原产物)则 n 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条件下锌和硝酸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此时硝酸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12分)手持技术又称掌上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成
的定量采集各种常见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某研究小组利用手持技术,获得8.34gFeS04·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 。
(2)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且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摩尔质量相差1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2)中生成的气态物质,并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①试剂X的名称是 。
②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 。
③充分反应后,利用装置Ⅲ中圆底烧瓶内混合物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向圆底烧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至沉淀完全;第二步:过滤混合物,在过滤器上将沉淀洗净后,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称重。第三步:继续烘干、冷却并称量直至连续两次 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若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Wg,则已分解的P的质量为 (填计算式)。
④上述测得P的质量比实际分解质量要小,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