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西]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息(qī)鸟(kē)然(cù)饿遍野(piáo)
B.衣(mèi)流(luán)倾(qǐ)古不变(gèn)
C.胡(tòng)龙(jiāo)惶(sǒng)风沐雨(zhì)
D.思(cǔn)天(lài)帖(yùn)窸窣窣(xī)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侮蔑飘渺杀一警百流言飞语
B.告罄 引擎焕然冰释怡然自得
C.亵渎恰谈暴殓轻生销声匿迹
D.调唆讹传味同嚼蜡声名雀起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   )

A.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B.面对战略上的调整,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据有关媒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参加党的十八大的代表共2270名,名额比十七大时增加50名,主要是考虑要适当增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同时也考虑到五年来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有所增加。
D.今年,北大校长推荐对学业成绩的要求也比往年高,由去年的全年级前5%缩至1%,因此,媒体对于北大清华校长推荐、领军计划变为“掐尖”的质疑声颇多。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                                                
①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③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④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⑤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

A.⑤③④②① B.④②⑤③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气得宝玉威胁要打发她回去,晴雯赌气出走。晚上宝玉把她找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博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冰释前嫌。(《红楼梦》)
B.袁绍起兵讨伐曹操,令陈琳起草檄文,文章历数了曹操的罪状,把曹操骂得一无是处,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被奚落了一番,并号召各州兵马起来反曹。时逢曹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曹檄文使得曹操发汗而病愈。 (《三国演义》)
C.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采取了一系列大胆而幼稚的“新潮”行为,如参加学生运动,向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从家里出走到外边寻找新生活等。(《家》)
D.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她对爱情真挚,而她的情夫却为了要娶—个有20万法郎年金陪嫁的资产阶级小姐而抛弃了她。(《高老头》)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东君小传
[清]顾 苓
河东君者,柳氏也。初名隐雯,继名是,字如是。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适云间孝廉为妾,孝廉能文章,工书法,教之作诗写字,婉媚绝伦。顾倜傥好奇,尤放诞。孝廉谢之去。游吴越间,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
嘉兴朱冶涧为虞山钱宗伯称其才,宗伯心艳之,未见也。崇祯庚辰冬,扁舟访宗伯。幅巾弓鞵,着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宗伯大喜,留连半野堂,文燕浃月。越舞吴歌,族举递奏:《香奁》《玉台》,更唱迭和。既度岁,与为西湖之游。刻《东山酬和集》。集中称河东君云。君至湖上,遂别去。过期不至,宗伯使客构之乃出。定情之夕,在辛巳六月初七日。君年二十四矣。宗伯赋《前七夕诗》,要诸同人和之。为筑绛云楼于半野堂之后。略如李易安在赵德卿家故事。然颇能制御宗伯,宗伯甚宠惮之。
乙酉五月之变,君劝宗伯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其奋身池上也,长洲沈明抡馆宗伯寓中见之;而劝宗伯死,则宗伯以语兵科都给事中宝丰王之晋,之晋语余者也。是秋,宗伯北行,君留白下。宗伯寻谢病归。丁亥三月,捕宗伯亟,君挈一囊,从刀头剑铓中,牧圉饘橐惟谨。事解,宗伯和苏子瞻《御史台寄妻》韵,赋诗美之,至云“从行赴难有贤妻”。时封夫人陈氏尚无恙也。庚寅冬,绛云楼不戒于火,延及半野堂。向之图书玩好略尽矣。宗伯失职,眷怀故旧,山川间阻,君则“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有《鸡鸣》之风焉。久之,不自得。生一女,既昏。癸卯秋,下发入道。
明年五月二十四日,宗伯薨。族子钱曾等为君求金,要挟蜂起,于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宗伯子曰孙爱及婿赵管为君讼冤,邑中士大夫谋为君治丧葬。宗伯门人顾苓曰:“呜乎!今而后宗伯语王黄门之言,为信而有征也。”宗伯讳谦益,字受之,学者称牧斋先生,晚年自号东涧遗老。甲辰七月七日书于贞娘墓下。
(节选自《明清性灵》,有删改)
【注】①云间:上海松江别称。②构:通“媾”,讲和。③绛云楼:明末清初著名藏书楼之一。④乙酉五月之变:明朝灭亡。⑤白下:南京别称。⑥亟(jí):危急。⑦牧圉饘橐:用口袋盛粥食到牲口棚。牧圉,饲养牛马的场所,此指钱谦益藏身之所;饘,稠粥;橐,口袋的一种。⑧昏:通“婚”。⑨王黄门:即王之晋。⑩贞娘:即柳如是。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能文章,书法工:擅长
B.宗伯心之艳:艳羡
C.孝谦之去谢:感谢
D.然颇能制宗伯御:驾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宗伯使客构出今其智反不能及
B.久,不自得奋六世余烈
C.有《鸡鸣》之风斯天下之民至
D.邑中士大夫谋君丧葬吾属今之虏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河东君刚毅的一组是(   )
①君劝宗伯死                 ②君奋身欲沉池水中
③宗伯北行,君留白下         ④从行赴难有贤妻
⑤于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       ⑥邑中士大夫谋为君治丧葬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顾倜傥好奇,尤放诞。
译文:                                                           
而劝宗伯死,则宗伯以语兵科都给事中宝丰王之晋,之晋语余者也。
译文:                                                           
族子钱曾等为君求金,要挟蜂起,于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
译文: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
胡 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注】这是南宋高宗绍兴18年(1148)胡铨贬居广东新州时写的一首词,秦桧见了此词后,又贬胡铨于海南岛。
简析“轻”字所隐含的意思。
答: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顾频烦天下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李密《陈情表》)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震四海。(贾谊《过秦论》)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奇  遇
莫 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有删节)   
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分析小说第五段写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
答: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通过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E.小说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的敬礼。而此时也会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表现老计在火车通过时的情景。要求突出老计的心理和表情,并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在非洲,有一种很特殊的羊,叫驼羊。驼羊性情很善良,又很勇敢。无论多么陡峭的山崖,它都敢于攀登;无论多么凶恶的狼,它都不怕。狼来了,驼羊从从容容,昂着头颅向狼冲过去,结果狼吓得落荒而逃。于是牧羊人常用它来看护羊群,其护羊效果往往胜过最好的牧羊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3届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