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雁过也,                           。(李清照《声声慢》)
(3)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游大龙湫记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水自石城诸溪涧来,会于霞障之右],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锦溪而行循:沿着 B.不可胜数胜:超过
C.相去数十步去:距离 D.形状顿异顿:立刻

以下句子中,全部属于描写大龙湫瀑布的形态的一组是:
①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    ②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
③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  ④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
⑤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千尺 ⑥乘云御风,恍惚仙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根据游踪先后介绍了燕尾泉、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
B.作者认为大龙溪是天下第一奇观,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态丰富多变。
C.文章除了下面描写,还运用铺垫、衬托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大龙湫变幻多姿的形态。
D.文章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远离尘世的人生追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以岁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
(2)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到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简要说明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简要分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的精妙。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魏军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开门归降。司马昭死后,司马炎逼曹奂禅位,当了皇帝,国号为晋,魏国宣告灭亡。孙皓即位为吴王,司马炎起兵伐吴,孙皓组织吴军大力抵抗,但最终溃败,至此三国归晋。(《三国演义》)
B.黛玉看见宝玉送宝钗,产生误会,触动寄人篱下之感。暮春时节,在纷纷的花瓣雨中,黛玉感觉到了命运的悲惨,遂在沁芳桥畔手把花锄,携着锦囊,收拾片片残红,含泪葬花,借葬花悲叹自己的命运。(《红楼梦》)
C.婚姻上,吴荪甫与林佩瑶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导致吴荪甫最终失败。(《子夜》)
D.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他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欧也妮 葛朗台》)

E.涅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卖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
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所有的人都有同行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
疑,经涅赫留多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复活》)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家》)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有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在我者”的“求”指的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即精神的自我完善。
B.“求在外者”即所谓的向外之物,并不是一厢情愿地追求就可以得到的。
C.孟子认为万物都为自己而存在,犹如自己的囊中之物,所以说“万物皆备于我”。
D.孟子由“万物皆备于我矣”引出儒家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诚”和“恕”的追求。

(2)联系孔子的主张,说说如何做到“强恕而行”。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百家讲坛》对于讲座内容和讲师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而非正统学术的观点。像清代这样一个不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并非最重要最伟大的时代,可以成为长期话题,主要是因为流行多年的清宫戏为它笼络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其实《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都处在一个有趣的位置,作为知识分子和学术研究者,他们首先被学术界质疑,被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同侪批判,而跟他们的半生研究都没有关系的老百姓(至少《百家》的拥护者大多是非学院派,而非正统的学术精英),这时却成了他们学术观点的拥护者。通过《百家讲坛》,一些没有定论的观点被讲师们传播开来,这让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到不快,本来是学术界内部的讨论,某一方却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而重要的是,大众并不了解其他观点。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他们关心的话题,即便那附着了很强的个人观点,仍是一种解答,解答很多他们感兴趣但很难有渠道确定的问题。另外一个要素就是表现形式。讲座节目历来是最让观众望而却步的类型,40分钟的节目如果不听前5分钟根本听不懂后面内容。《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并没有贡献,影像上几乎没有美感可言。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讲座节目的讲法。你听易中天的讲座,不就是评书连播吗?在拥有广大评书听众的中国,把学术话题讲得和评书一样,无疑是成功的捷径。有意思的是,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这三位影响力最大的讲座者都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无疑他们更能掌握深入浅出的技巧。
既然《百家讲坛》的话题由头都来自电视剧这些流行元素,那么在方式上自然也跟电视剧借鉴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讲究故事性。刘心武的《红楼梦》,连续十几讲,不断地探秘解密,所有观点必须辅以具体故事,完全是电视剧式的铺陈叠述。而阎崇年的讲座,其实就是历年清宫戏的疑点解释,出发点都依据近年清宫戏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也就是电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一场学术讲座的受众,一下子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电视剧观众,反响自然不同。
因此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可以销售35万册,易中天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也就不难解释了。他们本来就是从流行中来,到流行中去。不论学术界质疑的声音有多大,都难以动摇他们广泛的群众基础。
下列有关“流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所讲的“流行”,主要指“大众流行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品味”。
B.清代政治、经济、文化成为《百家讲坛》长期的话题,这就是一种“流行”。
C.电视剧的某些流行元素,不少成为了《百家讲坛》讲座内容的话题由头。
D.易中天迎合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成为学术明星,再又成为“流行”作家。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相关话题的观点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B.《百家讲坛》的讲座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并给予老百姓一定的解答。
C.《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没有什么贡献,在影像上也几乎没有美感可言,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功。
D.《百家讲坛》中部分学术讲座,能把受众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数以百万计的电视剧观众。

《百家讲坛》“火”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和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人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地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费尔吉德小姐喜欢西部,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她在开往东部的列车上邂逅了老朋友埃斯顿。
B.费尔吉德小姐看到埃斯顿右手上的手铐时,出现“惶惑的恐惧”,因为她看穿了埃斯顿犯人的身份。
C.埃斯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但在和费尔吉德的谈话中掩饰了自己真实的身份。
D.小说在两个旅客的对话中结束,结局看似出乎读者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文章有多处伏笔。

E.小说运用以小见大和讽刺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表达作者对人性美的呼唤。
“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这一句反映了埃斯顿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旅客评价说“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报业第一人:王韬  施 亮
林语堂曾经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王韬是江苏省苏州人,他的父亲为乡村塾师,亦是饱学之士。王韬少年聪慧,从父苦读古代经史。1847年,王韬父亲在上海设馆授徒,也有学者推测他为英人所设的墨海书馆服务。次年春天,王韬至上海探望父亲,在墨海书馆首次与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及两个女儿会面,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这次相见时,麦都思盛意邀请王韬留墨海书馆工作,但王韬却未应邀。第二年农历六月其父去世,王韬因经济窘迫,遂应聘至墨海书馆,从此接触西学,耳目为之一新,一生事业始发轫于斯。
王韬于1870年重返香港,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为《华字日报》撰稿。不过,这份由外国人掌控的报纸当然不会为中国人说话。他颇感言论不自由的束缚,很多自己的政见不能得到充分表达。四年后,他在友人黄平甫帮助下集资买下原英华印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随后又创办了《循环日报》。这是第一份“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政论性报纸,也是清末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自办报纸出版时间最长也影响最大的。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他与香港报业人士交往甚密,比如《华字日报》的陈廷蔼等都是其好友,良好的人脉关系使他在报业声望很高。中国知识分子古来就有“清议”传统,王韬在报纸上以“遁窟废民”、“天南遁叟”、“欧西寓公”等笔名撰写的政论文章大都刊登在“中外新闻”栏目里,据学者研究约有上千篇,大概分为三种内容:一是评说国际时事和中外关系;二是呼唤社会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各方面;三是议论社会生活中如防火、防盗、禁赌、赈灾等实际问题。他还邀请了郑观应等具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写文章,痛陈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主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循环日报》的新闻版分“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除日报外,每月另出月报一册,选择重要新闻和评论文章汇编而成,单独发行。《循环日报》还有固定的商业性专栏,如“香港目下棉纱花匹头杂货行情”、“公司股份行情”、“船期消息”等,商业经济信息占了一版、四版两个版面,新闻占了二版全版和三版半个版面。全报约一万八千字,商业经济交通信息占一万一千字,新闻占七千字。由于经济版适应了香港、广州及澳门地区华人贸易的需要,成为了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使之能长期维持经济独立。
经过多年办报,王韬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在许多论文中阐述了办报目的、报纸职能与作用,报纸应该坚持的立场及主笔的遴选等。他提倡报刊应发表自由言论,彰显其民主议政的职能;主张加强报刊信息沟通的功能,担负起“广见闻、通上下”的桥梁作用;还强调报刊应当“辅教化”,明确其去恶扬善和开启民智的社会责任。他特别呼吁报业从业人员应该道德高尚,通晓古今,因为报纸不仅要“博采群言、兼收并蓄”,传播新知识,而且要评论时事,开启民智;“纪事”和“述情”两方面都要求报人有“通才”的业务素质。
王韬以《循环日报》主编身份,应日本《报知新闻》邀请,1879年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月的访问。这次访问被认为是“中日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次交流”。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他深刻感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变。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国内的文字、文化、风俗甚至政治生活领域都存有中国古风,所以他总情不自禁将两国加以互相比较。他认为,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变革经验,提倡西学,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但是,他也对当时日本社会盲目崇拜西方、全盘西化等种种做法持否定态度。日本之行使他思考了很多,后来写成了《扶桑纪游》一书。他晚年时中日关系紧张,发生甲午战争,他由于对日本社会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够提出对付日本的诸多方策。
王韬于1884年重归故国,主持格致学院,后来发展为岭南大学,曾经为国内培养了许多人材。王韬在这一段时间,曾经与洋务派的丁日昌、盛宣怀等官宦交往甚密切,但他更多的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写了不少文章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他反对闭关自守,呼吁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机。
1897年秋,王韬阖然长逝于上海寓所。
[注]王韬(1828-1897):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原名得宾,1862年改名韬,字紫诠,号仲韬,又号天南遁叟、蘅华馆主等。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王韬曾经为香港《华字日报》撰稿,自己的政见无法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他自办报纸的动因之一。
B.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之后,身体力行,经常在该报纸发表政论文章,针砭时事,主张西化。
C.王韬在业界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报纸又办得内容丰富务实,形式多样,因而能长期保持经济独立。
D.文章写王韬应《报知新闻》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一事,从交流角度突出了他是中国报业第一人。

E.文章写王韬主持格致学院,与洋务派的盛怀宣等官宦交往,照应前文,表现王韬对教育的重视与开明。
文中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林语堂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科学追求完美、和谐与真实。②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能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励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③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智,带领我们在科学海洋中áo游。④阅读科普文章,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价格魅力。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áo(     )游
(2)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加以改正。
                     ”应改为“                      ”。
(3)文中有一处句内语序不当,请加以改正。
                     ”应改为“                      ”。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比,特别添加了在报名提供材料时要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内容。
材料二:在今年的招生工作规定中,特别添加一条,教育部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加强考生的诚信教育,特别是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等主要阶段的诚信教育。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须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客观、真实、准确,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
(2)你是否赞同以上材料的主张?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其实我们更累~
漫画:朱慧卿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一)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