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广东]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箴噪/距/不容发
B.默/信媚/胡/俯首
C.影/犊/胼/鞭入里
D.花/鼓  正/比掇/级而上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8月14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据悉,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除恶务尽的决心。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 B.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C.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使朝鲜和韩国关系的走向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广东精神”表述语。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①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②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
③政治法律和伦理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
④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
⑤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
⑥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

A.⑤⑥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⑤⑥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⑤⑥②①③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
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
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温福果军溃死后忧归
B.随往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
C.长明劳遣之和易当于情
D.定奏词诗文用思周密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 题,多选只按前3 题计分,错一字扣1分。)(6 分)
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其中,以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挐好善乐施和五百强盗剜目故事等最为普遍。
可以想象,在当时极端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这些宗教图像故事面前的渺小的生灵们,将以何等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来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众多僧侣佛徒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卑屈顺从,逆来顺受,以获取神的恩典。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但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但它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梁武帝赎回舍身的巨款和下层人民的“卖儿贴妇钱”,尽管投进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他们对象化的要求却仍有本质的区别。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统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像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并非偶然,云冈佛像的面貌恰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当时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文章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在北魏极端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众僧侣的坐禅入定实际是痛苦和勉强的,他们只能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
B.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C.看北魏洞窟佛像,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在神像面前匍伏着的是蝼蚁般的生命。
D.南朝佛教信仰与思辨结合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不二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E.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均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
下列有关北魏洞窟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洞窟艺术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因为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B.洞窟中的壁画是雕塑的陪衬,四周壁画中的图景故事也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于是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出的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C.洞窟中的雕塑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表现出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及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
D.云冈佛像的面貌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有着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的佛像雕塑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

同样是向神像祈祷,梁武帝和下层人民分别投钱于同一巨佛中,其对象化的要求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联系全文,归纳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基本特点。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右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选自《第二届全国微型小说获奖作品集》,有删改)面对车夫,“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中画线的语段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塑造车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现实意义?请作简要阐述。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伦敦碗里听到了侗族大歌
徐百柯
有这样两份邀请:一份来自世界瞩目的中心,一份来自默默无闻的中国西南边陲。前者邀请你去了解一座3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一个现代工业文明发源的国度,而后者邀请你去关注“那些时光边缘的村落,那些清泉之上的歌声”——两者会有什么交集吗?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英国人引以为傲的东西:工业革命、全民医保、流行音乐……但是在这一切的开始,导演邀请全球观众欣赏的是一派乡村田园景象。显然,这同样是英国人内心珍视的传统。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在多数人的目光之外,贵州黎平县的侗族村寨至今还保留着淳朴的乡村田园景象。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数日,一场“重估乡村价值”的论坛在黎平举行。
这里有侗族大歌——一种古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赞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这里的地扪侗寨,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时光边缘的村落”。这里的肇兴侗寨,其构成本身就像是传统价值的一种象征,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团”。论坛会场,就设在其中的义团鼓楼下。
正是乡村生活及其中蕴涵的价值,使相距遥远、量级似乎也相差甚远的两场人类活动,产生了某种关联——如同伦敦碗里听到了侗族大歌。
工业革命之前,乡村的价值既在于生活,也在于生产,它要扮演社会演进的物质推动角色。而在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的当下,乡村的价值则主要在于生活,即作用于人的内心。“重估乡村价值”论坛的举办方信奉这样的原则:以城市文化的善意输入,带动乡村文化的有效输出。实际上,只有在人的内心的意义上,我们才可能去谈乡村价值的输出。
乡村价值的良性诉求是:在城市文明、现代文明的助力下,让乡村少年建立起一种文化自信,“首先让他们拥有和城里孩子同样的少年阅历,然后告诉他们如何融入外界,最终让他们明白,你有你的骄傲,并传播自己的骄傲”。
实际上,这意味着一种“处理”乡村生活传统价值的过程。田园生活场景之所以成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桥段,恰恰说明已完成工业化的英国成功地处理了其乡村价值,从而使这种价值有机融入国民心理和当代生活,并且骄傲地向全世界展示和传播。
相比之下,中国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现代化之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在当下的中国乡村,没有经济提振的乡村文化复兴,注定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对乡村传统价值的保育和处理,必须同时展开,以实现生产和生活的平衡、外在发展指标和人的内心的平衡。
一种应当避免的悲哀前景是,现代化在中国展示其摧毁性的力量,待到传统的乡村价值已经飘零,待到很多人的内心已经干涸,人们才幡然醒悟,才去进行所谓的抢救。
要实现平衡的发展过程,切忌有意或无意的不对位——面对现代化的洗礼,试图用陋习陋规去加以阻挡;或者用半吊子的所谓现代观念,去否定基于人性的传统价值。
伦敦碗里上演的开幕式获得诸多赞誉,给中国人的启迪不少。但许多人忽视了那个长而有力的前奏:英国人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如果说承办奥运会是对全世界的一次诚挚邀请,那么开幕式的邀请非常清晰:请看我们内心珍视的传统,那些是构成英国人之为英国人的要素。
在黎平,肇兴侗寨的义团鼓楼里,老妇在搅拌大瓦缸里的蓝靛染料,孙女在一旁玩耍,公鸡悠闲地踱步。几米之外是寨里的花桥,老乡们坐在桥上,一边抽着长烟斗休憩,一边饶有兴趣地打量一帮外地人热烈地开会讨论。到了晚上,所有人一起欣赏曼妙的大歌,全无大牌教授、村野老人的区隔。这样的建筑,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是村寨之为村寨的要素,也承载着这样一场论坛所试图唤起的、需要乡人和城里人共同保育的价值。
期待中国的土地上,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活所含蕴的良善价值,能够被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虚心接纳,并藉此成为国民内心珍视的传统。
(原载2012年8月8日《中国青年报》第9版,有删改)
文章标题“伦敦碗里听到了侗族大歌”有哪两层含义?
“重估乡村价值”论坛的举办方信奉“以城市文化的善意输入,带动乡村文化的有效输出”这一原则,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原则?
当今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和乡村文化的平衡发展?请作简要阐述。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权威机构的一组统计数字,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9-2011年全国电视剧题材播出比重(百分比)

题 材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谍战剧
5.1
19.1
27.6
家庭剧
22.0
23.6
22.1
古装剧
25.1
26.2
23.4
军事剧
4.3
13.5
21.2
言情剧
32.8
13.2
3.2
农村剧
10.7
4.4
2.3

请概括图表中近三年来全国电视剧播出比重的变化情况。
请从电视剧多元化发展的角度,给电视剧创作者提一条建议。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即将举行,请根据下面的信息,为西藏代表团写一则入场介绍词,并预祝他们成功,要求:语言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含标点符号)。
①无线电测向运动,又被称为“猎狐”,起源于欧洲。
②新疆代表团去年首次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西藏代表团则是今年首次参加。
③本次无线电测向比赛有超过3000位教练员和运动员参与,其中西藏代表团由5名教练员、10名运动员共15人组成。
④西藏,风光优美,那里有雪域、高原、蓝天、雄鹰,还有充沛的阳光。
⑤本次无线电测向大赛的主题是“追逐阳光 奥运同行”。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半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陈作兵一度束手无策,最后他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弃治疗。在他的安排下,父亲回到诸暨老家,不再服药、打针,还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家人也不再提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去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很满足。
陈作兵的行为诠释了孝顺的另一种含义,他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