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
B.最近有名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
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所以多读、多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种拾人牙慧的方法对初写作者非常有效
D.听到王明升任科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祝贺王明的乔迁之喜,并要他做东请客。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座小弓桥的旁边有几位老人一边剥着玉米,一边闲聊着,他们见到我们异常地高兴,便很热情地同我们攀谈了起来。
B.鉴于这种情况,一些股份制企业开始设立奖励股和创业股,奖励那些知识产权的发明者。
C.理财专家建议,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应注意产品期限,以半年期到一年期的短期投资品种即可。
D.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还要看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共0条评论...
究竟什么是年呢?最常引起我们回头看的,是当我们走到一个路上的界石的时候。说界石,实在没有什么石。只不过在我们心上有那么一点痕。但倘若说了出来的话,就是年。就从最近的界石看回去罢。先看到             。再往前,又看到           。再往前,                    。更往前,           。中间点缀着亮的白天,暗的黑夜。在白天里,我们拼命填满了肚皮。在黑夜里,我们挺在床上裂开大嘴打呼。
1烈阳闪着金光。
2到处闪动着火焰般的花的红影。
3澄碧的长天下流泛着的萧瑟冷寂的黄雾。
4苍郁欲滴的浓碧铺在雨后的林里,铺在山头。
5白皑皑的雪凝结在杈桠着刺着灰的天空的树枝上。

A.12354 B.21435 C.24135 D.53412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桐之上。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景:日光。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游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B.三四句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D.结尾两句紧承七八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
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2)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4分)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郡邑浮前浦,                 。王维《汉江临眺》
(2)                       , 月明羌笛戍楼间。 高适《塞上听吹笛》         
(3)马毛带雪汗气蒸,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4)                  , 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5)衰兰送客咸阳道,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6)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7)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儿孙湘》
(8)竹批双耳峻,          。杜甫《房兵曹胡马》
(9)                     ,香雾霏霏月转廊。苏轼《海棠》
(10)吏呼一何怒,             。杜甫《石壕吏》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寂静钱钟书
周云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一片烛光隐隐。人群伫立无语,只有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清华大学的几十名师生,在这里追思10年前去世的老学长——钱钟书先生。同学们冒着严寒自发前来,手捧蜡烛在钱先生相片前围成“心”型图案,并井然有序地在先生相片前鞠躬后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吗?”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年。”
10年,没有庞大的纪念,没有热闹的宣传,钱先生的10周年忌日就这样在一片寂静中过去。
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致电杨绛先生表示慰问。杨先生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身后事在57个小时内完结。以至于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只有短短20分钟,也并未来宾满堂。一位生前好友回忆起来说,“如此寂静”。
烛光前没有一丝的人声嘈杂,面对烛火后面照片上那张澄静温厚的脸庞,人们一点一滴地回想起了眼前这位大师曾带给我们的好奇、惊叹,与深深的崇敬。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吴宓赞其:“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称其:“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世人惊其:“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一次又一次地惊讶了国人,感叹了世界。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只从图书馆抱回一大堆书,边看边用又粗又黑的笔划下佳句。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而且但凡他看过的书,只消阅读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对于这种“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同窗们自叹弗如。当年的同窗许振德回忆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
  世人知晓钱钟书,多因《围城》蜚声在外。但真正奠定他在学界地位的,还是那部《管锥编》。这是先生研读了《周易》等十部中国古籍所作的札记和随笔总汇,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西语原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该书自问世以来,不要说读懂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通读一遍的人,也屈指可数。
当追思会现场主持人问“谁知道钱钟书先生最著名的学术著作是什么”时,几十人中只有寥寥数人能答上来。答上来者,也未必晓得这部鸿篇巨著所记为何。
  无法亲入其中领略大师才华的人也许会问,《管锥编》对大众到底又能意味着什么?19日,前来参加烛光追思活动的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杜汇良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做学问就是‘心在焉’,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甚至面对生活的困苦境遇,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试图淡忘周遭的悲情。“文革”时他被送去劳改,每日只能看马列著作。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后来,第一批“老弱病残”被“大赦”回京,名单上却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难免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但知他的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参加追思活动的一名清华大学博士生说,他初读《围城》时,也只觉得如书中所言,人生处处会遇着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人类的“围城困境”。后来他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了:“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作茧自缚之下,活得怎能不虚伪沉重。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由于拒绝与媒体合作,钱钟书先生似乎成了一些人笔下“‘魔镜’中的影像了。”《走出魔镜的钱钟书》一书这样对他进行了解读:“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镜子背面有一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住了1600个日夜的病房内,合了眼。杨绛先生赶到医院,伏在他耳边轻轻说:“你放心,有我呐!”此前一年,两人唯一的女儿钱瑗已因癌症离他们而去。
清华学生在先生离世后曾谱曲写词以为纪念:“我总觉得,每次去图书馆,还能看到先生的背影,也许,先生刚走,茶还没有凉……”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只是满道的纸鹤飘飞,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10年前,杨绛先生在电话里说:“清华是有情的。”10年后她说:“代问清华同学好。”
烛光在寒夜的清华园里摇曳,来往的车匆匆而过,时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问一句:“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我们看来是需要“忍受”的“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只惊叹“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和墨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不要奇怪为什么钱先生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才是他心底所愿,才是他一生的格调。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一个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 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 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 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列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 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 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杨炯的《从军行》,填空。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1)本诗最后两句采用的是   ① 的抒情方式,“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   ②  的修辞手法。
(2)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 ③ 写,先交代     ④ ;中间两联采用   ⑤ 写,描写     ⑥  的情况 ;尾联采用  ⑦  的写法,表达    ⑧  的强烈愿望。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1)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2)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吴 兴 杂 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霹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