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河南]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卷

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持双氧水(H2O2)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氧分子(O2)和氢分子(H2 B.水分子
C.双氧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

A.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矾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明矾外,还可用下列中的物质达到净水目的是

A.活性炭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碳 D.澄清石灰水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常温下,镁和碘化合时,速度非常缓慢,如果滴加几滴水,则反应变得异常剧烈,形成美丽紫色烟雾。在这个反应中,水是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及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脚架上应该垫上石棉网
B.试管内的液体物质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如果试管中为酒精,加热后酒精的体积增大,是由于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所致
D.如果试管中盛有硬度较大的硬水,长时间加热不会有任何变化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通直流电后,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可以用                 ,来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以用               ,来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焰呈淡蓝色。由于这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
①空气;②氧化汞;③氮气;④矿泉水;⑤高锰酸钾;⑥铁;⑦二氧化锰;⑧冰水混合物。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氧化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下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2)在图中的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                  方法使水更干净。
(3)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何处理?                                   
(4)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用于煮饭,怎样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手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其制作过程是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然后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

请回答:
(1)该装置图中存在着明显错误,请你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得到了纯水!他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请观察下图标志徽记,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它是什么徽记?其含义是什么?
(2)请你提出两条保护水源、净化水源的建议或措施。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你家厨房中有四种可以饮用的液体,它们分别是:食盐水、蔗糖水、纯净水(软水)、井水(硬水),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设计实验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什么关系?
(2)单质和化合物属于什么关系?
(3)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什么关系?
(4)请你再举一例: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         、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请你举出一例来说明                                              
(3)下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序号)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 B.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
C.不间断放水刷牙 D.开发利用地下水

(5)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国中部、西部及北部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村民生活用水出现困难,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
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        ,为什么?                                               

(6)许多地方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
                                                               
(7)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曾经污染或浪费水的事例(举一具体事例,限50字内)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息县九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