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见不鲜(shuò)俾使(pǐ)俯瞰(kān)山坳(ào)
B.眉眼颦蹙(cù)熟稔(niàn)褶皱(zhě)横亘(gèn)
C.海市蜃楼(shèn)参禅(chán)白炽(chì)曝晒(pù)
D.娉娉婷婷(píng)晕眩(yùn)狞恶(níng)靓妆(liàng)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旱灾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B.虽然中消协“叫停”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提供收费餐具。
C.随着有车族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新手上路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日甚一日,人们面临着安全危机。为此,交管部门采取严格监控措施,从源头堵住“马路杀手”。
D.在国庆节的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所谓的“双休日”不仅没有减轻师生的负担,反而给他们戴上了新的“紧箍咒”。
B.“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C.全国各地矿难频发,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在玉树灾区建立吸氧站,为救援人员等提供免费吸氧。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写出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④⑤①③ B.①④②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②④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看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性鲜明,他们年轻 、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后进地区 ,群居城市边沿,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更而转变自我的定位,另外,他们奋斗目标的预设也不切实际。
D.大量民工、大量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赞助 。

下列分析不是“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A.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
B.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时机吸引大学生留下来。
C.我国就业政策的调剂为“蚁族”的产生供给了根据。
D.大学生择业观超前,社会还不能承受他们的转变。

结合全文,《蚁族》的作者对“蚁族”的态度推断不正确的是

A.对“蚁族”无法公道地参与社会竞争表现同情。
B.对“蚁族”的选择持批判态度。
C.对“蚁族”给社会和谐与稳固构成潜在威胁表现隐忧。
D.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批判。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候。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凡:总共
B.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洎:等到
C.潜又抑而不闻闻:听见
D.上贷其死贷:宽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擢为内殿直都虞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C.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D.仍籍没其赀产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
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
C.傅潜被高琼取代,他回到朝廷之后,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
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部被没收。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译文:                                                                     
(2)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
译文: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①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③壮志饥餐胡虏肉,               。待从头、             ,朝天阙。
(2)①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②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③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牛的写意
李汉荣
①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②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③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④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⑤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
⑥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啼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披露的秘密。
⑦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⑧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⑨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意?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
                                                                          
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画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他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便找来询问。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名乃家严所取,不敢擅改。”李梦阳有意要考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上联命考生对下联。上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考片刻,便朗声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这里的上联和下联都巧用历史人名,切合当时情境。上下联不仅对仗工稳,浑然天成,而且绵里藏针,暗含机锋,令人拍案叫绝。
上联化用“相如”,隐含的意思是                                        
下联化用“无忌”,隐含的意思是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某报推出了“百姓亲历”栏目,该栏目下有“聆听中国足音,触摸时代脉搏”两句话。同样,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图说天下”栏目,请你仿照以上句式,也为这一栏目写两句话。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妇女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义务劳动时态度积极,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妇女的言辞和学生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
(1)面对虐待母亲的妇女,你会对她说: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0年许昌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