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脸颊(jiá)觇(chān)视犄(jī)角命途多舛(chuǎn)
B.媲(pì)美缱(qiǎn)绻迷惘(mǎng)永垂不朽(xiǔ)
C.愧怍(zuò)跛(pǒ)脚攻讦(jié)茕茕(qióng)孑立
D.濒(bīn)临红绡(xiāo)筵(yàn)席逸兴遄(chuán)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滞笨云翳慷慨层峦迭嶂
B.抒祸社稷烹饪不容置疑
C.苍莽暮蔼布署趋之若鹜
D.涟漪抽搐勖勉残羹冷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今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                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          
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
③社会的飞速发展真令我们眼花缭乱,           谁一觉睡了十年才醒来,        
会发现自己好像远古的来客,同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

A.兑现领会不论/都 B.实践领会如果/就
C.兑现领略如果/就 D.实践领略不论/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难道我们愿意做那种对关系到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的人吗?
B.强大的整体实力,先进成熟的打法,经验丰富的熟练,使得阿根廷队安之若素,鹤立鸡群。
C.传统伦理道德中我们都司空见惯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如今已被激烈的竞争冲得无影无踪。
D.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的城墙无疑地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
B.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C.那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D.“你要做靴子吗?”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名法官接受采访时表示,《通知》对于规范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减轻来自其他政府部门的非法干预,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B.马英九呼吁,陈水扁自己应思考清楚,知道进退,如果还不下台,将失去全台湾人民的同情。
C.人类假使能战胜那些掌握着前所未有的强权而不负责任的人们所带来的危机,那么,大同世界的观念便能把一切国家的劳动人民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共同的、合作的社会。
D.在美国,以快捷、廉价并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麦当劳,在北京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地有很大的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
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指瑕》以擿其失擿:挑出错误。
B.勃戏为文檄英王鸡檄:用檄文声讨。
C.勃往省,渡海溺水省:探视,问候。
D.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抵:抵偿。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皆以文章齐名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①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①慨然思诸葛亮之功②是谁之过与?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句是      (   )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鸡,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译文:                                                                     
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补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的空缺。(任选两小题。共6分,每空1分)
①魏徵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曾在写给唐太宗的《                      》里提出观点:”怨不在大,                     ;载舟覆舟,                  。”
②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              “之誉,有作品集《          》。
                   ,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他《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③宋代女词从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连用七组叠字,极具特色,这几句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到华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切切实实体味到
了波兰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由来渊薮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诗人兼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方大姐也没接话茬儿,倒是中国驻波兰大使馆的刘鑫泉参赞痛快,说几天之后他要代表江苏省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奥斯威辛集中营谈一个合作项目,到时在克拉科夫碰头。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由于是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据翻译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又告诉我要去奥斯威辛我自己去,她可不陪我,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胡大姐说到做到。奥斯威辛之行,虽然刘参赞同行,但他仅只是”同行”,一到集中营他便独自去拜访馆长,留给我半小时时间,让驾驶员陪我走一圈——驾驶员是个朴实的波兰小伙子,他和我说不明白一句话,所以奥斯威辛留给我的全部是目光所及的印象。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魇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月,以后再也不愿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方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注释:①渊薮:指事物聚集之处。
”我”提出”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的要求时,马列克和胡佩方为什么”沉吟”“没接话茬”?
文章以”奥斯威辛的风”为题有什么含义?作者为什么说”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写华沙秋天的美好和写秋雨秋风各有什么作用?
联系美国副总统的讲话,谈谈你对波兰人民”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由来渊薮”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攀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①化用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词的末两句除了化用杜牧诗句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杼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指出。
答:
(2)试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小说中的“我”可能是个战地记者,也可能是个共和军,由“我”来作为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好处?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这样的细节反复出现,作者在强调什么?结尾一段老人木然地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始终没有挪动,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梦想”为中心写一段话,要运用排比的手法。(不超过60字)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把下面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4分)
对祖国的爱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活动,它发生于广袤无垠的心灵世界,并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列句子按适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信息社会,我们还要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方法
②写作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③比如要学会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
④进而生成和创造信息
⑤要能依据写作目的确定信息源
⑥获取信息,正确处理信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阅读中认识了许多高尚的人,他们的人格操守令人景仰。屈原行吟法畔,忧国忧民;文天祥临危受命,凛然不屈;林肯为捍卫统一而不吝献身;马克思为科学真理奋斗终生;即使是来自底层的鞋匠、车夫等类人,也同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同样,我们在阅读中也经历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场景,有雄伟瑰丽的长江三峡,有朴素深沉的肖邦故园,有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演讲,有苏州五烈士的慷慨赴死……
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领略到正直善良、公正无私;如果我们善于留心观察,就能体会到无边的景致。
请以“当我遇到了            (人物)”或“当我走进          (场景)”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