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拖踏没齿不忘肖(xiào)像宁(níng)缺毋滥
B.犀利牵强附会哽咽(yè)怙恶不悛(quān)
C.筹办若既若离稽(jī)首退避三舍(shè)
D.消禁闲情逸致属文(zhǔ)数(shù)见不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B.公司明确规定,严格管理,对春节回家探亲但久假不归的两名人员已按相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C.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D.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不负众望,获得了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将从此退出电视荧屏。
B.近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共同发起的“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日前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
C.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本届“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D.在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球队以3:0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打破了32年来中国队逢韩必败的怪圈,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希望。我要春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句依次出自哪部作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③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A.红楼梦论语三国演义哈姆莱特
B.西厢记庄子三国演义窦娥冤
C.西厢记论语水浒传窦娥冤
D.红楼梦庄子水浒传哈姆莱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人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语文学得好不好没关系,这个看法不对。
,           。          ,         ,          。反之,如果语文学得不好,数理化等其他学科也就学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就是数理化等其他学科学得很好,你要写实验报-止,写科研论文,没有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也不行。
①但语文却是学好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
②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
③就有助于学好数理化等其他学科
④我们并不否认数理化的重要性
⑤就有助于知识的增广和思想的开展

A.②⑤③④① B.④②⑤③① C.④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④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狮猫述
王廷相
狮,西域兽也,毛披拂。猫亦有然者,故日狮猫。余往在京时,曾畜其一,而生四子,成躯白尾黑,姣然可爱。且性质荏顺,声气清窈,卧融轩如雪团,腾危槛若奔星,真闺阁之奇观也。女郎尤其怜之,置之几榻,为闺宾焉。时屋宇新构,无鼠,初不觉其害事也。
及来南都,鼠多且黠,缘壁上下,穴屋巅,昼满承尘,跳掷作扑扑声,以杖触之不畏;然夜伺人寝寂,乃群下地,环室而走,相触踏惊跃,若转斗,若嬉戏,嘈嘈呶呶,彭彭剥剥,不辨时而散去。登几庋,缘筐椟,翻书帙,穿囊袱,磕撞袢罂,拂响弦索,咀龅格格,左喧右聒,驱之仍来,寂而复作,令人中夜不得寐,虽有智力,无所从而施之。乃呼童子问猫所在。童子曰:“室无猫,故然。”翼日,乃集猫闭之室。鼠始闻猫呜,伏于穴,不即出,久之一二稍稍动作,骚屑刺促,如试猫然。乃猫则偃然而卧,若弗闻者。数日,鼠知猫果不为己害也,乃益狎习不避,拳穴出矣。余篝灯候之,见鼠之遇猫也,撇勒搪突,恣行无忌;猫之见鼠也,逡巡前却,若有逊避之状。嗟嗟!怪哉!异乎!猫以捕鼠为职也,乃今与鼠习,失职矣。色相之关,夫焉足取?然犹不忍弃之。乃市他猫,为捕鼠计。至则群居而嘀嘀,而斗且啮,他猫不堪其苦,成遁去。余始知其无能而害事也。乃尽数乞诸人,复市他猫畜之,且捕且食,尽数月,鼠患方已。
(取材于《王廷相集》)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屋字新构构:通“购”,购买
B.举穴出矣举:全
C.逡巡前却却:退却
D.乃尽数乞渚人乞:给予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且性质荏顺且捕且食
B.环室而走乃猫则偃然而卧
C.乃集猫闭之室久之一二稍稍动作
D.乃今与鼠习乃市他猫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狮猫“无能”的一组是       (   )
①鼠始闻猫呜,伏于穴,不即出
②乃益狎习不避,举穴出矣
③见鼠之遇猫也,撇勒搪突,恣行无忌
④猫之见鼠也,逡巡前却,若有逊避之状
⑤至则群居而嘀嘀,而斗且啮
⑥且捕日食,尽数月,鼠患方已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狮猫性情温顺、外表可爱,虽不能捕鼠,但可以作为宠物豢养。
B.狮猫见到来抓老鼠的“他猫”,主动攻击,又叫又咬,适得“他猫”只好逃走。
C.作者对老鼠猖獗为害,狮猫看见老鼠却退避不前的描写,极为细致生动。
D.文章中这只“无能而害事”的狮猫,寓意深刻,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中的“狮猫”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20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而文言文断句。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②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_②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②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钱穆在《国史大纲》“两宋之部”中说:“与秦、汉、隋、唐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的富强”,而宋的统一“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弱的命运”。
②宋的“积贫”表现在哪里?钱穆说:“宋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的不可支持。”具体表现是兵和官越养:越多,财政支出越来越大,政府只好用增加税收来解决,宋代的税收比唐代增加了七倍。“宋之疆土民庶远不及汉、唐,而国家税入远过之,此其所以愈贫而愈弱矣。”
③这看起来似乎能自圆其说,但稍微考察一下,则完全没有道理。宋代的税收确实比唐代增加了许多。但要想说宋比唐贫,必须首先证明宋代的经济状况不如唐,或只跟唐相当。税收不适当地超过了经济的增长,才会出现贫的局面。
④关于宋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简言之,远比唐代发达。它的疆域虽比唐小,但它的土地开垦面积高于唐,唐代485万多顷,宋代51l万多顷。单位面积产量也高于唐。唐代富饶的关中地区亩产稻谷二石,而宋代许多地区亩产米已达到二至三石。唐代最盛时,每年运往首都粮食300万石,而宋代两淮、江南、两浙六路每年运往汴京粮食多达600万石。   
⑤宋代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一位外国学者统计宋代的铁的产量之多超过了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总和。
⑥宋代商业繁荣,货币流通量飞速增加,宋朝为此大量铸造铜币,宋神宗时每年铸造500多万贯。而唐代最多时,玄宗一年才32万7千贯,宋神宗时两年的铸币量;超过唐代三百年的总量,两者差距之大,何止几十倍。而税收量仅比唐代多了几倍而已。事实上,宋朝财力相当富裕,于正常开销外,还能拔出大量经费救助弱势群体,在全国各县设立安济坊收养贫病之人,设居养院收养鳏寡孤独,设漏泽园安葬无主尸骨。这一切,汉、唐做不到,而宋代做到了并坚持到宋亡。这样的王朝怎能称之为“积贫”呢?
⑦至于“积弱”问题,从军事角度看,宋和辽相比,双方实力基本相当,宋稍弱一些,所以和议签订后,双方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宋和金相比,也略弱一些。和西夏相比,则稍强一些。与蒙古国相比,就弱得多,但应看到,蒙古国是当时的超级强国,它灭亡一国,往往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唯独南宋却与之抗争了几十年。从当时的国际范围看,宋虽然不是超级大国,也算是一流强国,用“弱”,特别是“积弱”来概括它合适吗?
⑧现代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准,主要看它的综合国力。宋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科学技术更远超辽、金,世界史上起革命性作用的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的。宋代官学、书院遍布全国,学术文化也得到高度发展。从综合国力角度考虑,宋王朝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
(取材于李裕民《破除偏见,还宋代历史以本来面目》)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钱穆以宋朝的税收远超唐代作为基本依据,提出r宋代“积贫积弱”的说法。
B.作者列攀具体的史料从多个角度说明:宋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远比唐代发达。
C.宋朝经济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因军事上“积弱”,最终被蒙古国灭亡。
D.综合考虑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因素,作者认为宋代也是一个富强的朝代。

作者否认宋朝“积贫”和“积弱”的依据是什么?请分条概述。
否认“积贫”的依据:                                                     
否认“积弱”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老街汤王
刘建超
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呜”的奇特景观。
与老街钟鼓楼齐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的马一鲜羊肉汤馆。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老街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慢慢地,煮汤煮出了名气。马更夫便辞去公差,了家羊肉汤馆。马更夫的汤鲜香味关,被赞为马一鲜。
老街人爱喝汤。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最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头一绝。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马一鲜的羊肉汤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一只羊,150碗汤。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站在钟鼓楼上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
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老街扩建,各式各样的汤馆开得多,竞争也来临了。三个儿子也长大成人,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偏。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三天后看结果。谁中,谁就接手咱家的生意。
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每天和老伴儿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
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
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老二老三,你哥俩炖的汤都还没有达到咱老马家的味道,你俩的收入却比老大的多。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
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些煤钱。汤快见底的时候,又来了一拨儿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
老三侃侃而谈,我看了看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汤都减少了几片肉。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
马善明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
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
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留传了多少代。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每天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而这缸老汤如何养煨,只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
马善明用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说罢,将那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
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古城。
老街人的嘴刁,对汤的品尝更是刁钻到了极致。你的汤少放了什么作料,熬得不够火侯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更有回味。渐渐地,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则只能勉强维持。
马善明临终前,把老大叫到跟前,说,老大,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是因为分家时,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
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看咱有没有本事弘扬马家的生意。
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香味。
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
小说中的马老大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给三个儿子分汤时,“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分析此时马善明的心理。
小说中马善明和马老大钟鼓楼喝茶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善明临终前对马老大说“你的汤好是因为分家时,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这里的汤根”含意丰富,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老汤根”的理解,并加以阐释。(200字左右)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人生处处是起跑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