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陕西]陕西省宝鸡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丝路学是一门20世纪才问世的新学问,也是一门涵盖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多元文化的学问。
丝路学来自丝绸之路这一文化概念的提出。1868年,德国科学家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他发现,在古代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今后世赞叹的遗迹和文物。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
平心而论,丝绸之路是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中国人种西来”“仰韶彩陶文化西来”等学说接踵而来,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0年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尔后50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
这样的研究,是在中国学术界取得自主权的同时才开始的。丝路学研究的高潮第一次是中外科学家共同发起的。1927年经过南京政府核准,在北京由中国和瑞典双方合作组成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到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综合考察。第一次实现了在中国政府监管下对丝绸之路沿线埋藏的珍贵文物进行发掘、搜集并善加保管。第二个高潮在1959—1975年问,由新疆博物馆和吐鲁番文管所牵头,对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古墓群鎏行系统的发掘。在这段时间里,卷帙浩繁的敦煌学已从丝路学的分支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1983年8月成立的敦煌吐鲁番学会,标志着自提出丝绸之路到丝路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其中最后的50年,经过中国学术界的努力奋进,终于扭转了“丝绸之路在中国。丝路学中心在西方”的那种令中国人陷于丧失民族自尊的窘境。
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
(选自《光明日报》2009.12.30,有删节。)
下列对“丝路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丝路学是一门20世纪才问世的新学问,它来自丝绸之路这一文化概念的提出,但前50年的研究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
B.丝路学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
C.丝路学研究有两次高潮。第一次在1927年,实现了对丝路文物的发掘、搜集和保管;第二次在1959一1975年间,实现了敦煌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D.成立于1983年8月的敦煌吐鲁番学会,标志着自提出丝绸之路到丝路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取得了丰硕成果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德国科学家李希霍芬发现了丝绸之路,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自此丝绸之路方为世人熟知。
B.丝绸之路是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横贯亚洲大陆,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它沿途留下了许多令后世赞叹的遗迹和珍贵的文物。
C.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经过中国学术界的努力,那种令中国人陷于丧失民族自尊的“丝绸之路在中国,丝路学中心在西方”窘境得以扭转。
D.丝绸之路是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但它的价值不在于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即经济交流,重要的是它使得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得以实现。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丝路学是一门问世时间不长的新兴学问,它涵盖了文化、历史、宗教、民族、考古等人文科学以及地理、气象、生物等自然科学,综合研究多元文化。
B.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一些学说接踵而来,似乎要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以维护“欧洲中心论”。
C.探究中国文明如何起源的问题,最终确定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早就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这是建立在大规模田野考古和对文物充分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D.丝路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在中国学术界取得自主权的同时才开始的,今后丝路学研究还要走完全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样才不致再陷于窘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锷,字昆吾,自言太原人。本湖南团练营将。初,杨炎贬道州司马,锷候炎于路,炎与言异之。后嗣曹王皋为团练使,擢任锷,颇便之。使招邵州武冈叛将王国良有功,表为邵州刺史。及皋改江西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皋请锷以劲兵三千镇寻阳。后皋自以全军临九江,既袭得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刺史、兼中丞,充都虞候,因以锷从。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至于言语动静,巨细毕以白皋。皋亦推心委之,虽家宴妻女之会,锷或在焉。锷感皋之知,事无所避。
后皋攻安州,使伊慎盛兵围之;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皋使锷悬而入。既成约,杀不从者以出。明日城开,皋以其众入。伊慎以贼恂惧,由其围也,不下锷,锷称疾避之。及皋为荆南节度使,表锷为江陵少尹、兼中丞,欲列于宾倅①。马彝、裴泰鄙锷请去,乃复以为都虞候。   
明年,从皋至京师,皋称锷于德宗日:“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遂拜鸿胪少卿。寻除容管经略使,凡八年,溪洞安之。迁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人与夷人杂处,地征薄而丛求于川市。锷能计居人之业而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②。锷以两税钱上供时进及供奉外,余皆自入。西南大海中诸国舶至,则尽没其利,由是锷家财富于公藏。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珠贝,称商贷而出诸境。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拜刑部尚书。时淮南节度使杜佑屡请代,乃以锷检校兵部尚书,充淮南副节度使。锷始见佑,以趋拜悦佑,退坐司马事。数日,诏杜佑以锷代之。
元和二年来朝,真拜左仆射,未几除检校司徒、河中节度。居三年,兼太子太傅,移镇太原。时方讨镇州,锷缉绥训练,军府称理。锷受符节居方面凡二十余年。九年,加同平章事。十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尉。锷将卒,约束后事甚明,如知其死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
【注】①倅:cuì副。②埒:1iè相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二项是       (   )

A.表为邵州刺史表:上表推荐
B.马彝、裴泰鄙锷请去鄙:看不起,轻视
C.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富:富裕
D.锷始见佑,以趋拜悦佑悦:让……高兴

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王锷精明能干的一组是            (   )
①锷候炎于路,炎与言异之         ②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 
③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   ④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
⑤凡八年,溪洞安之      ⑥锷缉绥训练,军府称理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希烈南侵,李皋请当时担任江西节度使的王锷率领三千精兵镇守寻阳,两人互相配合,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两人的友谊也不断增进。
B.有伊慎强大的兵力做后盾,王锷受命冒险入城与敌人谈判,李皋终于占领安州城;后来伊慎要与王锷争功,王锷却自称有病避开,表现了他宽广的胸怀。
C.在南方为官期间,王锷根据当地实际,计算居民产业从而征收税利,所得税钱除上供、四时进献以及供奉外,剩余的都归自己,于是他的家财比公府收藏还多。
D.元和年间,王锷曾经镇守太原,当时朝廷将要讨伐镇州,王锷就安抚民众,加强训练;他去世时七十六岁,死前把后事安排得十分明白,就像知道死期一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皋亦推心委之,虽家宴妻女之会,锷或在焉。
(2)既成约,杀不从者以出。明日城开,皋以其众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食笋
曾 几①
花事阑珊竹事初,   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②风雷后,  虎豹斑斑雾雨余。
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③须留取,  障日遮风却要渠。
【注】①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学识渊博,勤于政事。②戢戢(jíjí):牛羊角的样子。③下番:下一轮。
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赏析。 
9.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小题任选三小题,共6分)
(1)既替余以蕙绩兮,又申之以揽苣。          ,           。
(屈原《离骚》)
(2)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3)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雪 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荼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有人来。”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f”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年迈的夫妇在儿子死了多年之后,始终深信儿子仍在自己身边,一家三口一直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执着的爱子之心,痴迷的恋子之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B.小说开端描写的是:屋外雪花飘落,屋内炭火正红,父母在火盆边聊天,儿子在楼上学习。和谐的画面,虚幻的景象,温馨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
C.真相大白后,包括入室抢劫的陌生人在内谁都没有再说话。这个情节表明凶残的陌生人灵魂受到了震撼,人性中的某些因子在他内心深处被激活了,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
D.小说结尾与开头照应得非常完美。作家再一次写冬夜的静谧和像白色的小精灵一般悠然飘落的雪花。这样写既是小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又强化了小说开篇营造的温馨意境。

E.结局部分由警长解开悬念。由此推知,警长在这一地区工作时间较长,对辖区内居民的家庭情况较为熟悉,而且有较强的责任心。所以小说结尾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从创作手法上看,设置悬念是这篇微型小说的重要手法。除此之外。作家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概述。
“儿子在楼上学习”,这是小说设置的悬念。有的读者认为。这悬念有些牵强,因为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作家为了引人入胜而故弄玄虚。你同意这种看法 吗?说说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乐知高山遇知音,心齐东海有大爱
齐东海从小就喜欢音乐。
一把口琴,让他的童年充满阳光和憧憬。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文艺方面的骨干,协助老师组织每班同学在周会上的表演。他弹钢琴、做指挥、唱由聂耳等创作的进步音乐《大路歌》、《毕业歌》、《送别》等,还表演话剧。带着对音乐的爱好和执着,齐东海考取了北洋大学,那时他依然是大学的音乐活跃分子之一。他回忆说:“这期间的教育是我人生成长中最值得怀念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仅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基础。”   
鉴于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中外杰出科学家、艺术家极好的音乐造诣,齐老师认为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从1982年起齐老师开始举办交响乐欣赏讲座,1996年开设《交响乐欣赏》选修课,直至2006年结束,坚持10年。《交响乐欣赏》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通过讲解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和他们的经典名曲,让学生通过音乐走进作曲家的人生世界,不仅培养学生对欣赏交响乐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和谐的人、完美的人、有高尚人格的人。
他编写了《交响乐知识与欣赏》、《走近交响乐》、《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等教材,10年间,有近6000名学生选修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通过音乐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学生人生视野。
齐老师为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他每年亲自策划组织并具体操作6至7次音乐演出活动,如钢琴演奏音乐会、小提琴演奏音乐会、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独唱音乐会、毛主席诗词合唱音乐会等。十年来,这样的音乐艺术活动先后举办了60余场。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齐老师邀请国内著名音乐家、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科学家、艺术团体,来校做讲座、搞演出,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著名音乐家卞祖善、艺术教育专家沈致隆、中科院院士郝柏林、杨叔子等都曾来学校。郑小瑛老师在报告前,对学生们说,“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
1999年,在团委、学生会等配合下,齐老师还组织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组建了学生管弦乐团,举办纪念贝多芬、莫扎特、冼星海等诞辰、逝世周年音乐会40多场。
为推动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歌咏活动,齐老师协助土木水利学院组建了:120人的大学生合唱团,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又组建了校大学生合唱团。
齐东海教授今年已81岁,他曾担任过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他是土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更是国内知名的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
2008年,学校教务处和党委统战部为齐东海从事音乐教育10周年举行了座谈会,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理工科院校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一音乐教育。他被誉为“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带头人和音乐教育家”。
(选自陈肖东《记音乐教育家齐东海教授》,有删节)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小学到大学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北洋大学期间的音乐教育,不仅培养了齐东海教授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他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了基础。
B.像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极好的音乐造诣,这充分说明,音乐培养了人的创新能力。
C.齐老师开设的《交响乐欣赏》选修课,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交响乐的爱好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如何做人。
D.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说的“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这句话,高度赞美了齐东海教授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为大连理工学校所作的伟大贡献。

E.这篇传记以平实的语言,表现了齐老师热爱教育,执着音乐,敢于创新,并为此努力终身的高尚品质。文章主旨突出,结构清晰。
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以及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齐东海教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条加以概括。
开头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在理工院校设置音乐欣赏课,这一行为有人赞同,也有人不以为然。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甚至出国旅游等恶劣行径,中央再三令行禁止,但有些领导干部就是听不进去,照样我行我素。
B.去冬今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区遭遇了罕见的特大干旱,农田龟裂,赤地千里,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C.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一年多了,对他的执政表现表示认可的美国人占46%,不认可的占47%,二者基本持平,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D.2500年前,老子在楼观台向世人讲授了他的著作《道德经》,从此这座海拔只有.580米的山梁就成为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哲学之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国家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确定全国居民统一的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
B.国家民委会同财政部开展了兴边富民行动试点,主要任务是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边民贫困问题。
C.海地是加勒比海地区最贫穷的国家,今年年初发生的一场大地震曾使这个国力脆弱的国家几乎成了一座满目疮痍、死尸横陈、恶臭弥漫的“死亡之城”。
D.这些支撑奇迹的数字背后,是生命对生命的眷顾,民族对个体的翼护,国家对公民的责任,它们一起传递着生命的接力,创造了中国事故抢险救援史上的奇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塑造品质,滋养一个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      。     ,
。        ,        ,        ,创作出更多代表本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①担当起繁荣民族文化的重任 
②通过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树立起本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美好形象
③促进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   
④对于巩固和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⑤文化企业能够从大局着眼,心怀强烈的国家意识
⑥因此,我们期待,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人推进、文化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A.③⑥⑤②④① B.①②④⑥⑤③
C.③②④⑥⑤① D.①⑥⑤②④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语段,请在①④⑤句中的空缺处各补写一个适当的虚词;②③⑥句中有一个 虚词、一个实词用错了。请找出并改正。  
①此人天生有个又圆又大的虎头,而且头脑里装的绝不是糨糊,       女子中少有的神机妙算:②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擅长计数和演算,11岁进学堂,③12岁还能和算盘子对垒比试算术,④算速        快令人咋舌;⑤通常能        你吐一口痰的速度心算出两组四位数的乘除数;⑥一些刁钻的智力难题到他面前总是被不假思索地解决。
补写:①④⑤句补写的虚词依次是      、      、      。
改正:         句中的“      ”改为“      ”;      句中的“     ”改为“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前后文意及句式,仿写补写出下面一则语段的空缺部分。
成长是水的流动,会有礁石的阻挡;        ,        ;
,       ;成长是云的飘逸,会有阴霾的袭扰。
可见,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有个人收到朋友送的一件小礼物——一块手镜般大小的塑片。里面嵌着不规则的绿、蓝、褐色云母片以及一些类似鱼儿轮廓的东西。这礼物似乎没什么用,主人将它束之高阁。一天,主人无意中发现塑片背面有一项说明:挂在向阳的窗口。他试着把它挂在采光很好的卧室窗口上。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在阳光辉映下眼前呈现出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波涛汹涌,潮汐起伏,鱼儿畅游,色彩不停变幻,由碧绿色转为深蓝色,再转为曙光般的紫罗兰色,韵味无穷。从此,这块塑片成了主人房间一道美丽非凡的风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