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重点优质高中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各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异闻/奇闻轶事秩序/卷帙浩繁绥靖/精诚团结 |
B.玉玦/大放厥词敷衍/夫子自道净利/疾风劲草 |
C.拾遗/拾级而上数落/数不胜数曲笔/曲高和寡 |
D.角色/暂露头角参展/参差不齐漂泊/淡泊明志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龙盘虎据从谏如流循环往复陈词烂调 |
B.一诺千金出奇不意粗犷豪放白璧无暇 |
C.矫揉造作人情世故炙手可热纵横捭阖 |
D.自圆其说道貌岸然趋之若骛食不裹腹 |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分析家认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需要拿出合作与妥协的精神,才能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新协议。 |
B.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学校在优先接收和保障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后有学额空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接收即将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
C.“通过海底隧道的高速铁路,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中国,4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这样的说法中国人听起来很新奇,但在韩国,这一构想并非痴人说梦。 |
D.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制造”这一广告做到全世界去了,就义正词严地说世界各国人民离开“中国制造”日子就过不下去。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
B.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初审合格名单公示已经结束,被推荐的90名学生将直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面试合格,高考成绩可降30分录取。 |
C.文史大家任继愈、季羡林无需“大师”头衔,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已经成为文明史上的灯塔和丰碑,他们的思想、成就和品格启迪着人们的智慧与良知。 |
D.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界杯抽签终于尘埃落定,最终,英格兰、意大利的好运令人羡慕,而巴西、科特迪瓦、葡萄牙的遭遇则令人充满期待,在抽签之后,32强当中谁暗自窃喜,谁又在感慨命运多舛呢?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身体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所以清早起来第一口食物最好选择温热的,应该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粥、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和芝麻糊……等,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 |
B.《2012》放映阶段,各大影城的观众络绎不绝。放映一周,《2012》的全球票房就超过了2.4亿美元。国产电影怎样打败《2012》?还是一个未知数。 |
C.今年的春晚大军中,加入了教育部的身影,其中一位负责人表示“央视春晚太闹,不该安排在年三十,”从而让教育部这台春晚成了关注热点。 |
D.湖北省今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一批领导干部,改革力度大,创新措施多,多项考试测评方法在我省属于首次使用,有的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题。
象征与现实——纪念柏林墙倒20周年
如果人们要在地球上找寻现实中的铁幕,柏林墙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柏林墙,二十世纪人类修建的最著名的墙,民主德国在两德边界建立起来的隔离墙。它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是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建起来的,一夜之间,柏林墙就树立在柏林中心。此后,肯尼迪总统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方冲突的结束,一个广泛全球化的时代开始了,它带来了新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界线。这些界线一如既往地使国与国相互分隔,同时也让不同信仰和肤色的人群彼此疏离,使贫穷与富裕,文明与落后隔岸相望。
将德国一分为二的柏林墙,以及有关柏林墙倒塌的记忆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因为,民族国家的分裂并不单单是德国的命运,而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遗存,是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政治残余。时至今日,分裂的现象还在朝鲜、塞浦路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持续存在。
因此,作为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墙”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同时还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柏林墙倒20周年是对某种东西的记忆,如今,它以纪念品的形式存在着。分隔东西的柏林墙已消遁于无形,当初修建它的政治动机也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但它所蕴含的象征性仍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现实意义和利用价值。
为了让这种寓意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探讨,柏林市将举办一次“柏林墙之旅”活动,就是将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在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带往以色列、巴勒斯坦、塞浦路斯、也门、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作为背景或对象物由艺术家、少年儿童、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加以利用和布置。随后,这些被加工或推倒的围墙片段将被重新带回德国。该活动的明确意图是仅仅提供预制的砖块,而非提供构思;得到形象化展示的将不仅仅是德国的柏林墙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而且是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和关于“墙”的种种体会。
横在人类内心的不仅仅是那些“墙”,但它们如此显著地立在世间,并且如三八线、巴以隔离墙,仍在发挥着它们敌意的功能,在其两侧,人们流了过多的血,模糊了眼睛,却也加深了仇恨。那一堵堵的水泥墙和铁丝网也成了民族甚至人类的枷锁。指望人类有一天变得不再隔阂,毫无纷争与搏杀,那始终是绝大多数人的良善愿望。可如何摆脱“墙”的困扰,摆脱无休止的争端,那是人类永久的课题。柏林墙倒了,南非的种族隔离也被取缔了,敌意也许会在时间中渐渐消失。我们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成为完全同一的群体,反之,我们也相信人类也不会因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而变得迥乎不同、不可理解,甚至只剩下仇恨。人类最基本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的理解其实相差无几。正是如此,我们希冀:凡墙都会有门……
对文中“柏林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柏林墙是前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建起来的反法西斯防卫墙。 |
B.柏林墙是民主德国在两德边界建立起来的隔离和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
C.柏林墙就是分离和隔绝的象征,也象征了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的一道鸿沟。 |
D.柏林墙将德国一分为二,在其两侧,东德西德人们流了过多的血,模糊了眼睛,却也加深了仇恨;它的倒塌就是冷战的结束。 |
下列有关柏林墙的现实意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 |
B.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如南朝鲜与北朝鲜;同时还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地区。 |
C.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塞浦路斯、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那一堵堵的水泥墙和铁丝网就像柏林墙一样成了民族枷锁。 |
D.柏林墙这个二十世纪地球上遮挡在柏林东西德之间的铁幕,分裂了德国是次要的,修建它的政治动机就是防范法西斯的再次抬头。 |
对文中“柏林墙之旅”的目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就是将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在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带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作为背景或对象物由艺术家、少年儿童、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加以利用和布置。 |
B.就是让这些围墙片段通过人们的利用和布置,来对德国的柏林墙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以及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和关于“墙”的种种体会进行形象化展示。 |
C.它的目的就是让横在人类内心的那些“墙”倒塌,从而使人类成为完全同一的群体。 |
D.通过“柏林墙之旅”活动,指望人类有一天看到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并且产生关于“墙”种种体会。 |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柏林墙的倒塌及“柏林墙之旅”活动,意味着广泛全球化的时代开始和自由之花在人类盛放。 |
B.柏林墙倒20周年是对分裂、隔离和敌对状态的记忆,东西方冷战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一旦被重新带回德国,就是“柏林墙之旅”功德圆满之日。 |
C.“柏林墙之旅”指希望人类有一天变得不再隔阂,毫无纷争与搏杀,也相信人类不会因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而变得完全迥乎不同、不可理解,甚至只剩下仇恨。 |
D.因为凡墙都会有门,所以人类最基本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的理解其实是相差无几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 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①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与?
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忘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②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③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注①崒:zú险峻。②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③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
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雄:称雄 |
B.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蔑:无,没有 |
C.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假:借 |
D.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节:气节,节操 |
以下句子中全部是在表达“我”对韩柳之文的推崇情怀的一组是
①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
②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
③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
④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⑤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穆修为他所刻印的柳宗元文集所写的缀于书后的序,因为刘禹锡已在卷首之前写了一篇序。 |
B.文章评述唐文,以“初”“中间”“至韩、柳起”的时间为序,是为了表明韩柳散文地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沿革。 |
C.作者评李杜的文章,用“道未极浑备”,似乎可从两方面理解:其一,“道”指文章内容,是说李杜的散文在内容上还有局限性;其二,“道”指为文之道,是说在表达上还欠火候。 |
D.这篇序文本身即具韩柳之风。全文纯用古体而绝少骈俪,少用典故。长、短句式及设问、感叹句法的交替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
把上面第三大题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
②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
③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
吴 均
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①。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
注释①畿:疆也,限也,此处指何山山麓。
(1)诗作开笔即点题旨“重别离”,但却不直接写离愁,而是寄寓在写景中。请你试做赏析。
(2)最后两句中,“远”“逐”有什么样的意蕴?
填空。
(1)古今有许多写水的四字句都很美,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 ,映带左右”;王勃的《滕王阁序》“ ,响穷彭蠡之滨”;苏东坡的《赤壁赋》“ ,水光接天”;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 ”。
(2) 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被朱自清称赞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其《红烛》《死水》洋溢着浓烈而真挚的爱国情思。
(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指 (国别)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人心是个容器
杨海亮
①前不久,收看了一期访谈节目,嘉宾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马先生在谈到陶瓷时,说容器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不能把容器狭隘地理解为杯、碗,像澡盆、汽车、住房、硬盘都是容器。听到这里,我就想,人心不也是一个容器吗?那么,人心这个容器容什么呢?
②容人之长。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文笔一流,有的人耳聪目明,
有的人胆大心细……反正,“天生我材必有用”。容人之长,就是要懂得欣赏和悦纳,而不是
嫉妒和仇恨。这样,心才能平,气才能静。都说“人比人,比死人”,其实,比死也活该,谁
叫你和别人比呢?如果说你不容,别人的长就变短,不容倒还有几分意义,可你再怎么不容,
长的照样长,短的依旧短,不容也无用。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聊的争比上,不如修心养性,提升自我。
③容人之功。心胸狭窄的人,对别人的成功,往往耿耿于怀,甚至咬牙切齿。这实际上是嫉贤妒能、嫉名妒利的心理在作怪。这种人,要么眼红别人得的好处多,要么害怕别人有了功自己受威胁,所以总不能坦然面对别人的成功。其实,冷静想想,如果别人如己、胜己,是靠努力、实力和机遇而成功的,有什么不能容?如果别人逊己、劣己,是靠投机、使诈和关系而获胜,岂不更可容?前者是名至实归,后者是徒有虚名,哪一个都可以容。容,则心宽体胖;不容,则心劳日拙。
④容人之得。人都有欲望,说无欲那是自欺欺人。当然,欲望有大有小,不同时期、不同处境,欲望也不相同。要容人之得,多半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毕竟,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别人能吃到,你吃不到,心里舒服吗?房子不缺了,还有庄园别墅,别人能住到,你住不到,心里服气吗?薪水提高了,还有日进千万,别人能赚到,你赚不到,心里爽快吗?因此,如果你不容,老感觉上天不公平,老抱怨日子不好过,那就真的越来越难过。相反,尽心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愉快。
⑤容人之仇。这是容人的极致,老子说的“以德报怨”就是容的最高境界。梁宋就不怒楚人搔瓜,反而帮其浇瓜,从而梁楚结为友邦;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反而任用管仲,从而为国得一能臣;唐太宗不咎谋害之计,反而提擢魏征,从而为己树一镜子。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与人不和时,主动忍让,换位思考,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以诚心感人,以宽心容人,常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菜根谭》里也说:“不贵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可见,容人之仇,实有必要,更为可贵!
⑥总之,人心这个容器,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容纳整个世界,小可以小到不容一粒细沙。你的容量有多大,在于你的心有多大。
文章开头写收藏家马未都谈陶瓷,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结构有独到之处,请加以分析。
本文的论证语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试就第5段,加以分析。
文章结尾说“人心这个容器,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容纳整个世界,小可以小到不容一粒细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做题。
他是个向前看的人,认准了自然就干,但刚才出了汗,吃了东西,脸上嘴上都不惬意,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1)文段中的“他”是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文段表现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一句话新闻,字数不得超过20个。
(湖北日报)(记者刘娜、通讯员沈芙萱)日前,省委宣传部、省妇联联合发文,启动第六届湖北省“十大女杰”评选表彰活动。
活动分为推荐候选人、确定候选人、候选人公示、投票评选和评委会终评五个步骤。根据活动组委会要求,在推荐候选人阶段,除了各市州推荐上报外,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网络推荐或写信推荐等方式直接向省组委会推荐人选(省组委会办公室电子邮箱:xcb@hbwomen.org.cn,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省委大院内省妇联宣传部,邮编:430071)。有意者可登录http://www.hbwomen.org.cn下载表格填写,咨询电话(027)87816078。
一句话新闻: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一团漆黑的迷宫里,你迷路了。给你十盏明灯,你点了九盏,九盏灯的灯油都用完了,这时你还没有找到出路,怎么办呢?
只剩下一盏明灯了,点还是不点?
甲说,当然要点燃了,只有点燃了,继续寻找,才能找到出路。
乙说,既然点了九盏都找不到出路,第十盏点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又何必再点呢?如果连最后一盏灯的灯油也没了,这时人肯定十分绝望,再也没有走出迷宫的执著和勇气了。留着第十盏明灯,也等于给自己寻找出路留一分勇气,保留一分生存的希望。
两人好像说得都有点道理,那么,你如何选择呢?
其实,与其对遥远缥渺的未来绞尽脑汁,不如踏踏实实地走好眼前的路。点亮最后一盏明灯,可能你就找到了成功的出路。毫无疑问,无论做什么事情,你都必须全力以赴!
请以“全力以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