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榝又欲充夫佩帏。”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一种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登高、落帽、菊花、茱萸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本于《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斐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重九的吟诗传统,大概是晋宋之间形成的。二谢戏马台登高赋诗,孟嘉落帽,陶潜咏菊,都是那时传下来的雅事。唯独茱萸一事似乎是例外。《续齐谐记》的作者是梁朝人吴均,而桓景和费长房相传是东汉时人。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饮菊花酒、带茱萸囊,这些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但其起源则在东汉。可是《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一段,却说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此说如若可信,则重九的习俗应从东汉上推,以至汉初了。但无论我们相信《西京杂记》或是《续齐谐记》。最初佩戴茱萸的,似乎只是女人。不但如此,南北朝的诗中,也绝少出现咏茱萸之作。
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不但成为男人的美饰,更为诗人所乐道。当时的女人仍佩此花,成为茱萸女。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男子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花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尽管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日”,说明此树的果实成熟后,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桂丹茱萸”,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绅”。至于李峤的“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之席,而李义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性烈之意,正如西洋人迷信大蒜可以逐魔吧。郭震所谓“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正是此意。不知这些功用和此物大盛于唐有没有关系?据说茱萸之为物,不但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摘自《余光中经典作品》,略有删改)
下列有关“茱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在《离骚》里说:“榝又欲充夫佩帏。”认为“榝”是恶草,不配盛于香囊,不能佩戴在君子身上。
B.依据《西京杂记》《续齐谐记》等记载,重九佩戴茱萸的习俗出自西汉时期,最初很少有男人佩戴茱萸。
C.到唐朝,茱萸才成了男人们的美饰,虽然在唐诗中的地位比不上菊花,但它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
D.《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此水,得免瘟疫,茱萸能够辟邪是其盛行唐朝的主要原因。

下列对原文中引文作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②段,引《续齐谐记》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茱萸是常常进入诗歌的形象。
B.第③段,引《西京杂记》中的一段话,是要确切地说明佩茱萸的习俗出自汉初。
C.第⑤段引李白、赵彦伯、陆景初的诗句,是要说明唐人佩戴茱萸的方式不一而足。
D.第⑥段引“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的诗句,是为了印证茱萸有辟恶逐魔作用。

下列对文中观点的归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朝人重阳节时喜欢佩戴茱萸,也会把它陈列在宴席上,甚至会把它制成酒,这些在唐诗中都有所表现。
B.茱萸因为其味辛性烈,常被作为“辟鬼魅”的迷信道具,所以在屈原一斥之后,很少有诗人特别来捧场。
C.茱萸与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节日——重九紧密联系,同登高、落帽、咏菊等一起,经常被写入诗歌中。
D.唐朝以前,诗中少有咏茱萸之作,唐时茱萸才为众多诗人所乐道,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歌咏它的诗作。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说者谓靖康、建炎之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惇、蔡京者。嘻,此曲士之论也。
说者曰:祖宗之法,不当变也。夫祖宗之法,诚不当变。然宋之祖宗,与三代之君何如?以三代之法,不能无弊,而有忠、质、文之变。宋之祖宗,岂有万世不变之法哉?且庆历之初,杜、范诸公已有欲变之者矣。后此又数十年,弊当更甚。当时如吕正献、苏文忠辈,亦尝欲变之矣。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图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有功则已不尸,无功则又集天下之公议,精思而熟讲之,安见变法之非至理哉?而惜其不能待,故无成也。呜呼,成败岂足论人哉!
说者又曰:志太高也。夫以汉文帝、唐太宗为不足法,而望其君为尧、舜,诚高矣。夫人臣事君而不举其至高者以为责,岂忠乎?且尧、舜之政,亦未尝不可行也。天地所留,方策所布,神而明之责在后人。向使诸君子不以天下马安石一人之天下,而虚衷和气,相与于成,尧舜岂不可复见哉?乃安石以躁成其愤,而诸君子亦以愤成其偏。安石诚有罪于诸君子,而诸君子亦不能告无过于安石也。
说者又曰:听用非人也。夫以当世元臣故老、正士贤人,皆环向而立,而无一人之助,小人遂乘其孤而阴用之,岂安石之心哉?程子曰:“新法之行,我辈有以激之。”洵定论也。
然则宜何等乎?曰:安石有治天下之才,而未知治天下之道;虽有乱天下之迹,而实无乱天下之心。诸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得君之专,而史意气高远,议论谲肆,虽竭天下之才智以攻之而不能摧,辩之而不能屈,故积其攻之辩之之气以出于正,而元祜之诛求;又积其不能摧不能屈之气以出于邪,而为绍圣之报复:宋之为宋不支矣。呜呼!此岂一人之罪哉!
吾常见范增之事项籍,不用而愤惋以死,谓其弊在居家好奇计耳。霍光之受天任也,不学无术,后世讥之。夫计与术,皆不得已而用之者也。人以为奇,我以为常,乃善耳。术者,亦必本乎学也。苟无其学,斯无其术。安石虽非不学之流,而实有好奇之志,故亦适成其无术耳。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人之尤,岂其伦哉
吾不忍以安石之贤而见诬如此,故为一言。
(清·方孝标《王安石论》,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是非相乘,卒至于乱卒:最终。
B.有功则己不尸尸:占据。
C.小人遂乘其孤乘:趁着。
D.术者,亦必本乎学也本:根本。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然宋祖宗,与三代君何如②句读不知,惑不解
B.①安石诚有罪诸君子②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诸君子特其据位久②赵王岂一璧之故逆秦邪
D.①人以为奇,我以为常,善耳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作者认为,宋朝的法度也不应该是万世不变韵,只是王安石操之过急,才导致失败,不是变法本身的错。
B.有人批评王安石志向太高,作者认为,如果反对者能抛弃偏狭,与正安石和衷共济,相互支持,即使是尧舜之政也有可能实现。
C.作者认为王安石有治天下的才能,无乱天下的本心,但由于不通治国之道,用人不当,陷入党争之中,终于导致宋王朝的大乱。
D.作者认为计谋与权术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的,王安石虽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但追求奇功、治国无术也是不争的事实。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国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
译文:
②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人之尤,岂其伦哉?(5分)
译文: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露滋晚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期间。
诗的第三联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结合全诗内容,清简要赏析“早梅”这一形象。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小题)
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为政》)
          ,依依墟里烟。        (陶潜《归园田居》)
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____。  (苏轼《赤壁赋》)
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强北固事怀古》)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去的苦枣树
①最后一次见到家乡门口的那棵苦枣树,是去年的八月份。那天回家处理父亲后事,刚到村口,就见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拉着板锯,大汗淋淋地切割只剩下一个木墩的苦枣树。一会儿工夫,被雨水腐蚀得发绵的苦枣树根拔了出来,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亲吻着养育它一生的泥土……
                         ;父亲也老了,老去的是曾经风华正茂的躯体。
③父亲说,苦枣树很老,他小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那时是最旺盛的时期,像娃娃一天一个模样似的在长。到我们小时候,苦枣树长得要三个成年人才抱得住,足足有二十米高,遮阳面积有七八十平方米。苦枣树正好长在家门口的十字路中间,南来北往的人经过时,都会在它怀里小憩一会儿,退却一身的疲惫和燥热,继续上路。
④我们记事时的苦枣树已是晚年了,树皮斑驳陆离,表面那层枯裂。但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仍然焕发顽强的生命力。在吐苞献蕾的季节,苦枣树不甘拜下风,沐浴亮丽的春霞增枝拔节,枝头没有绿叶的空白。
⑤春夏,苦枣树是鸟儿的天堂,也是我们的乐园。麻雀在树枝上,向着刚露小脸的太阳,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们几个小孩就爬下滑下,吊在树枝上翻跟头,躲在树叶里做迷藏,象猴子似的,从这根树枝翻腾到另一树枝。或许是因为有一次从树上掉下来,摔伤了我手臂,或许是因为苦枣树的开花,散落满地的苦苦花蕊,熏得人发晕,每次我们玩得尽兴时,父亲不知不觉就突然出现树底下,拿着竹鞭子,催赶我们下来。看着父亲手里长长的鞭子,听到父亲的怒斥声,我们不敢下来,钻到密密的树叶里,使劲往树顶上爬。父亲也曾几次想爬上树,捉我们下来,可他毕竟上了年纪,腿脚没有我们灵活,蹬了几脚就滑了下来,喘着气,在树底下好言劝我们下来。我也是每次忘记了父亲的美丽谎言,乖乖地一忽悠地溜到了地下,父亲趁机一把抓住我,抽几鞭我小屁股,告诫我要记得栽跟头的教训。
⑥秋冬,苦枣树是过冬鸟的避风港,也是我们嬉戏的打闹场。苦枣树是一种季节性非常明显的树。带着少许燥热的秋风刚起,树叶似乎忽如秋风一夜黄。那时我和几个顽皮的小孩坐树杈间,审视树底下,一见有行人过来,就比赛似的猛摇树枝,如秋风扫落叶,飘洒一地黄叶,落满行人肩头。父亲也同时收到了不少关于要好好教育我的投诉。串串的苦枣,没有绿叶的衬托,有点发黄了。我们随地取材,折一支树杈,一边套上一根象皮筋,系上一小块帆布,就做好了一把弹鸟的皮射雕,捋下一串串的苦枣,作为射击子弹。对准树枝上还没来得及封顶的鸟巢,几个小孩枪林弹雨般扫射一番,惊得小鸟可怒又无奈,叽叽叫地盘旋在我们的头顶,等待机会重新修建过冬的家园。苦枣树如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了,有些怕冷。当凛冽的寒风刮起时,时常是一层层的树皮剥落。父亲每年冬天,都会弄些黄泥浆,裹糊着冻得张裂的树杆,尽量保持苦枣树不失去水份。小时不理解父亲的那片苦心,偷偷用树枝扒开泥巴,撕毁枯死的树皮,放在小提炉里作取暖的柴火来烧。父亲心痛的同时,也会狠狠的教训我一顿,罚我在寒冷的冬天,去水沟里捞些泥浆补好。
⑦小学毕业后,告别了家乡,也告别了苦枣树,一直在异乡求、工作。每次回家乡,都会去看看苦枣树,亲抚被岁月浸蚀得剥落的老树皮,聆听树梢上的教诲。前年,听说父亲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苦枣树被雷电击中了主干,就一直没有康复过来。那两年父亲也一直拖病在身,与苦枣树相扶相守,两位病魔缠身的老人,苦苦撑了两年,终于无能吐出一枝绿芽,消失在他们眷恋的土地上
⑧如今,苦枣树老去了,没有带走一捧它眷恋的泥土;如今,父亲老去了,没有带走一片他烧制的瓦片。在人与自然轨迹上,他们划下了一个完美的生命轮回。生者犹可追,死者长已矣。拾起行馕,尘封苦枣树的那段童年生活,收起苦枣树下的父亲教诲,我继续上路求索。
依据上下文及画线句子的句式,在第②段空缺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两位病魔缠身的老人,苦苦撑了两年,终于没能吐出一枝绿芽,消失在他们眷恋的土地上。
文章结尾,作者要“收起苦枣树下的父亲教诲”。联系全文,概括“父亲教诲”的内容并作简要分析。
双线结构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技法,文章设置的两条线索彼此映照、重合,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两条线索是怎样映照的?两条线索最终完全重叠交合,它们的“重合点”在哪里?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装(zhēn)(gòng)应鞭(pì)入里怙恶不(quān)
B.(piāo)窃(jiān)客(wǎn)尔而笑(chuí)心泣血
C.信(jiān)戏(xuè)未雨绸(móu)胼手(zhī)足
D.笑(yè)参(yù)如(yuán)之笔心宽体(pán)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此次物价上涨来势汹汹,虽然相关部门对此做出解释,但消费者对此莫衷一是,普遍认为这是有关部门监管失职造成的。
B.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从我们的眼前飘过,从我们的脚下溜走,让我们只能在模糊的记忆中,回顾那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C.今年的圣诞狂欢即将到来,美国民众早早地等候在各大商场门口,商家促销活动刚刚开始,人们便明火执仗地肆意抢购。
D.热带风暴“天鹰”携带大量水汽,所到之处呼风唤雨,最终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地区造成了近千人死亡的重大灾难。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物权法》一出台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因为它加快了人们对个人财产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个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②针对当前医药市场价格混乱,近日国家卫生部门与商业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了药品限价通知,要求各药品生产厂家与销售商家共同遵守。
③日前,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这家建筑公司的农民工终于拿到了工资和补助金4万多元,高高兴兴地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
④上海世博会刚刚落幕,华特·迪斯尼公司就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
⑤在刚刚召开的农村工,t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要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要努力做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序号
修       改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列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寓意。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从下面的词语或短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中心明确,合乎情理,语句连贯,表达得体,50字左右。
蚁族 浮云 穿越 潜水 重塑 杯水车薪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我心中,你最重”为题,写一篇不少手800字文章。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