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四川]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届yīnɡ恶zēng口贴chuāng立竿见影gān
B.客jiān泥nào文xí寡廉耻xiǎn
C.勇xiāo下zǎi愤mèn为虎作chānɡ
D.奇守kè编zuǎn心宽体pànɡ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诩刚愎自用举家迁徙事实胜于雄辨
B.陷阱东施效颦一枕黄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C.拢络稗官野史向往光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松弛孺子可教开源截流吃一堑,长一智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B.对中国人来说,在国与国无时无刻都用“软权力”较量的年代,我们除了张艺谋之外,还有孔子做文化大使,更是值得庆幸。
C.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
D.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至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则说明了美在自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却也说明“美是难的” (苏格拉底)。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其实,漂亮的形象引起人们感官愉悦,进而触发其爱慕甚至占有的情感,这里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道德的、时代的、物欲的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其间。包括体育竞技、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归纳起来: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不是抽象的概念)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其次,感官把接受的形象作用于情感,引起了我们的爱慕和喜悦,给我们享受和陶醉。第三,能够引起我们审美情感的形象,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美不是自然现象(如花的红和花的美有区别),也不是私有现象(美能分享,美有公认的标准),如少女能歌唱失去的爱情,而守财奴不能歌唱他所失去的钱财(因为后者的歌唱不能和他人交流,共鸣,因此不会动人)。第四,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不是都美,即美除了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的特点外,还必须具备一个最根本的特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的形象应当反映出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也即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去改造世界,追求真与善,从而在客观世界取得自由这样一种能力和力量。如庖丁之出神入化地解牛,医生神奇熟练地运用手术刀,社会井然有序地和谐发展,神舟飞船出入自由地邀游太空……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所以有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之誉。
(选自《人民文学》2003.12)
下列是对文中古人对“美”的认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美就是善,就是满足。总之,美是主观的东西。
B.孟子认为美是充实的,他比孔子则更触及了美的内涵,认为美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C.庄子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美是虚无飘渺的。
D.宋玉对“东邻之女”美的描述,也是基于认为美是主观的认识。

苏东坡的《琴声》体现了他对美的认识,最能说明他的观点的一项是(   )

A.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美是主观的东西
C.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下列是本文作者对美的见解,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漂亮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和陶醉。
B.不仅形象要作用于感官,而且感官还要作用于情感,这样才能产生美,因而美是人区别动物的标志之一。
C.美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私有现象,它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人对社会有意义。
D.美总是与真与善相联系的,只有反映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力量的才是美的形象。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 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C.无有所与俾:使
D.毋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⑵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⑶ 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鹧鸪天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词中用了哪些手法写“心事”?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古诗词中“雨”已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到黄昏,___________”。
古诗文中的“情”丰厚了华夏文明,滋润了民族精神,如《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也”表达了屈原的耿耿忠心;《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秦观《鹊桥仙》中的“ 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深情;《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表达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2分)
高高青冈树
徐乘
林公故迹何处寻?惠远城内草深深。
巍魏青冈迎风立,肯说荷戈戍卒情?
①1841年6月8日,一道圣旨下来,把禁烟抗英的林则徐“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此辰此际,林则徐心情沉痛悲壮:“荷戈戍卒一老兵,愧说楼船练水军。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②事隔百余年,我来到惠远,已找不到宽巷中林则徐住过的房屋。只有破败不堪的将军府,以及门前一死三生的古榆,似乎没有忘掉那位荷戈戍卒的老兵,不厌其烦地向我诉说他的轶事和遭遇。
③据说他旅途劳顿,沿途冰雪满地,寒风刺骨,加上水土不服,到惠远后病情加剧,但仍然关心国家安危。他致力研究伊犁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认识到屯田戍边对加强边疆经济力量、防备外敌入侵的重大作用。他不顾年老力衰,向伊犁将军布彦泰主动提出经办阿齐乌苏垦地的要求,组织群众,拓宽加深渠道,兴建龙口新渠,引来哈什河水,实得垦地近二十万亩。即使对他存有偏见的道光皇帝,到此处也不得不赞赏他的办事干练,传旨要他赴南疆实地查勘,奏明情况,开垦荒地。林则徐从此离开伊犁,荒迹长驱回鹘马,遍历戈壁三万里,开始对南疆八城进行查勘。
④数百年风沙冰雪,早已湮没林氏留在伊犁的足迹,唯有他在伊犁将军府亲手栽植的一株株青冈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他所以独爱这种树,可能因为这古老树种,酷似一个多难兴邦的民族。它高大魁梧,犹如顶天立地的好汉;它巨伞般的树冠,似壮士博大的胸怀;它的花朵比不上玫瑰娇艳,却散发着阵阵清香。它有旺盛的生命力,不畏沙漠干热炙人,树叶失水,照样轻盈起舞。隆冬霜刀雪剑,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环境,不能制服它。它对地域从不挑肥拣瘦,河滩、山谷、山坡,随遇而安,都能生长。把它“发配”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安家落户,生根开花结果。即使刀锯斧钺把它拦腰砍断,树桩四周还会长出次生幼苗,势如箭竹,蓬勃挺刺,不可阻遏。
⑤鸦片战争后,“罪臣”林则徐历尽坎坷。他感到迷惘,发出“青史凭谁论是非”的感慨。其实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难逃典论。不但东南沿海人民,而且大西北群众,也都理解他、同情他、怀念他、敬佩他,铭记他造福人民的功绩。他离开伊犁之后,手栽的青冈树,一直受到各族人民的精心培育照料——松土施肥灌水。经历一千多个寒暑,现在这些青冈树已干高围粗、亭亭如盖,年年结下累累硕果。尽管当地百姓“宁送一壶酒,不给一桶水”,戍卒战士还是节约用水,把这些果实种子育成新苗,让它们年年岁岁世世代代扎根边陲。各族军民爱树成风,不仅是为了绿化雪山沙丘,而且想借此寄托情思,表达他们对一代英雄的敬仰爱戴,表达他们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⑥我驱车别伊犁将军府,已是深夜十一点了。大西北初夏之夜,幽静,清新,凉爽,晴空飘浮数朵白云。明月在树梢露脸,冉冉上升,为一片广袤的土地洒满银辉。天山融雪,水流在渠道中急奔,忽明忽灭。青冈树叶,此刻在飒飒夜风中闪发点点银光。忽然我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维吾尔族少女的歌声:“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她们似乎在歌颂这位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歌颂他抗击外敌,蒙冤受屈发配新疆后造福西北人民,在边陲建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
怎样理解第⑤自然段“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难逃典论”在文中的含义?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诗说“巍巍青冈迎风立,肯说荷戈戍卒情”。通观全文,作者赞颂了“荷戈戍卒”林则徐的哪些“情”?
作者在第④段中描写了青冈树的哪些特点,赋予了它怎样的象征意义?
文章最后一段,有人说应该删掉,有人说不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并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在横线处写一个总结句。(20个字以内)
汉儒董仲舒曾精辟指出,“大富则骄,大贫则暴”。在贫富分化的社会结构中,富人和穷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会扭曲,并造成人际关系的广泛紧张、对立,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官民对立、精英大众对立。在东南沿海地区,也表现为外来人口遭到本地政府和民众的排斥。社会的信任与团结因此迅速流失。同时,高房价、就业困难、财富与权力的世袭导致青年人的普遍消沉乃至绝望。凡此种种,都表明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5分)
欧洲悠久的文明根基依然坚固,它所创造和践行着的制度、礼仪、生活方式、价值准则仍将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及其未来。
②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欧洲人也曾做出过卓越的努力,欧盟的成立,欧元的成功发行,都是明证。
③从未来来看,随着东欧的变革,欧洲也还有着焕发新生的可能。
④所谓欧洲的衰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路向下的滑落过程,也绝不是一个已经注定不可更改的命运。
⑤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洲作为平衡的力量,也越来越被其他国家寄予希望。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仿照下面的文字写一段话,要求:另选话题,句式大致相同,想像丰富而合乎情理。
你曾为一朵花而陶醉过吗?假若没有被陶醉过,那么你就到小路边、山野间、河谷里,甚至屋檐下寻觅吧,这世界上,总有一朵花是为你而绽开的,总有一缕芳香会悄然地沁入你的心脾。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高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