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内蒙古]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参加/扪参历井强迫/强词夺理解数/解甲归田
B.蹊跷/独辟蹊径扛活/力能扛鼎巷道/万人空巷
C.糨糊/襁褓之中橘红/正而不谲粮饷/响彻云霄
D.处所/设身处地救济/无济于事诊断/暴殄天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边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能够替换为括号中成语的一项是(     )

A.教育局的人是不来薄弱的农村学校的,雪中送炭也就成了奢望。他们就是那样高高在上,让人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望尘莫及)
B.体育竞赛,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老将们英雄迟暮本在意料中,但如此多的老将卷土重来却值得深思。(青出于蓝)
C.任何伟大事业的实现都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复杂的过程,企图毕其功于一役,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锤定音)
D.您看,还给我的文章加批呢!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牵强附会)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百姓自身渴望生存的意志无疑是“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又往往将移民潮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
B.近年来,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
C.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学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D.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不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不容置疑的。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悬棺”之谜解      朱友昌
一千多年前,福建一位著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时,看到半崖上的山洞里放着一些棺材,十分惊讶,便在笔记里写下了“悬棺”一词。
后来,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0多个省市,甚至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发现了悬棺或类似的崖葬。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那么,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因而就有人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有人据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各地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古越人散布到各地,把他们的葬俗也带到了这些地方。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在研究悬棺或崖葬时,认为它是一种风俗,而不去研究该葬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即实行悬棺葬或崖葬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知道,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越受到当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可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可以设想: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的人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或者在最早时,就是以船作棺来存放尸体的,渐而成俗。考古工作者曾对一具船形棺进行研究,发现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许多鱼骨,棺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个渔民了。
遍布于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到解放前,长江下游江湖中的渔民还有这种情况。山溪中的渔民上是天,下是水,两边是高山峻岭、悬崖绝壁,能把棺柩安到哪里呢? 除了溪中就只能选择山崖了。
山体崩塌,山体形成直上直下的悬崖,塌下的泥石形成天然的堤坝,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或船工生产生活于此,过世后就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这些棺木就成了后人所见到的悬棺。先民的这种葬制无需奇思妙想,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选自《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论文选》,有改动)
下列关于“悬棺”或“崖葬”习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散布在各地的悬棺和崖葬都是古越人所为,他们到哪里就把葬俗带到了哪里。这是有人从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得出的结论。
B.渔民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些地方恰是发现悬棺或崖葬的地方,所以,可基本排除悬棺或崖葬为农耕民所为。
C.悬棺或崖葬大都是古代渔民所为,至少他们的劳动生活与船有关。船形棺的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鱼骨,就是棺主人生前是渔民的最好证明。
D.研究一种风俗,不去研究该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是不科学的。早期渔民的生活环境,就是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越是早期,人类就越受到当时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人类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这里的“自然”就是指“自然环境条件”。
B.早期在山溪中生活的渔民,由于山溪两边是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他们只能把灵柩放在溪中或者山崖上。
C.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这“地”指的是葬身之地。
D.山体崩塌,形成悬崖,塌下的泥石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过世后只要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棺木就自然会成为后人所见的悬棺。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悬棺”的形成有着难解之谜,作者从民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局部地质变迁的角度,对这一特殊葬制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B.要断定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就必须确认悬棺的年代与闽越人存在的年代大致在同一时期才行。
C.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需求对棺材作了特殊处理外,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很平淡,与山间小溪早期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相符。
D.我们不能以农耕文明时的状况去设想早期山溪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先民的这种葬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无需奇思妙想。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充守建康,金人与贼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飞移屯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初,桧恶岳州同飞姓,改为纯州,至是仍旧。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五子:云、雷、霖、震、霆。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徇:“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B.古良将不能过过:超过
C.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梗:阻挠
D.岁暮,狱不成狱:监狱

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现岳飞智勇双全的一组是
①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②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③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
④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
⑤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
⑥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家世代为农,父亲岳和心地善良,经常节衣缩食来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岳飞出生的时候,黄河内黄处决堤溃坝,洪水虽将岳飞连同他的母亲冲走,但未淹死,人们也惊异于此。
B.岳飞年少时很是愿意学习兵法,而且还用心向周同学习射箭的本领。师父周同去世后,岳飞每个月都要祭拜师父两次,岳和认为儿子很是仁义。
C.岳飞在侯兆川与金兵作战的时候,率先垂范,冲锋陷阵,身受多处创伤,打败金兵。可是河北招讨使张所不给军粮,岳飞被迫又投奔了宗泽将军。
D.秦桧十分厌恶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而且把与岳飞姓氏有相同之处的岳州改为纯州,可见一斑。最终朝廷为岳飞洗去冤屈,并封岳飞为“忠烈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2)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分析诗中“催”、“转”二字的妙处。
(2)第二三两联诗句对全诗有哪些作用?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3)                  ,凝绝不通声渐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4)谨庠序之教,                                      
(5)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关于“日本核辐射”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从4月4日晚开始向大海中排放含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目前排水工作仍在继续。东京电力公司解释说,由于来不及设置转移这些高放射性污水的临时水罐,现在只能先把废弃物处理设施内存储的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为高放射性积水腾出存放空间。日本外相松本刚明5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排放举措“在国际法的义务关系上不会立即成为问题”,“现阶段并没有超越国界造成影响”。
材料二:日本福岛核电站工作人员将核反应堆中的废水排入太平洋中,其南部茨城县海域已经发现鱼类体内放射性碘超标。为预防遭核辐射污染的食品进入印度,印度政府4月5日宣布,暂时全面禁止从日本进口任何食品,禁令有效期暂时设为三个月。新加坡以及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也已经宣布,禁止进口日本一些地区的食品。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均对日本开始向大海中排放含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表示了不满,韩国甚至称日本此举可能有违国际法,表示根据情况将向日方提出赴核电站调查的要求。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2)请就以上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150字左右)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选自《中国青年报》的两条消息,请在分析两条消息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完成后面的题目。
消息一 教育部目前确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只有14种,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加分项目却林林总总有近200种。其中,以重庆市为例,今年重庆市共有19.6万考生,获得各种加分的高达7万人,占35%以上。
消息二 今年公示的高考加分名单中,浙江省平湖中学的三名学生,以参加2009年浙江省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的名义,获得高考加分20分。湖南省娄底三中31名学生,以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名义,获得高考加分10分到20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两条消息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以上两条消息报道的现象,请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5分 )
示例: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 填一首诗。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是赶考的书生,还是被贬滴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
请你从示例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
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①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②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③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④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⑤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
⑥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
⑦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
⑧在风中,我们长大。                                                    (选自《十月》,有删节)
文章第③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
文章第⑥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
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
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小诗《秋实》,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要求:①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可少于800字。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