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江西]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2011年3月21日,九江德安县、星子县等遭到狂风暴雨和冰雹袭击达半个多小时,一些冰雹直径达10毫米以上,民房和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害。据此完成1~3题。
材料中的灾害

A.属人为灾害 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
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D.是战争造成的

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毁灭 D.环境受到污染

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是

A.自然作用 B.人类活动
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 D.人类和人类社会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4~6题。
 
该地理现象是

A.地震 B.台风(或飓风) C.赤潮 D.梅雨

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A.豫 B.琼 C.藏 D.沪

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A.东南亚 B.中美洲 C.孟加拉湾 D.几内亚湾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7—8题:

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
D.受台风登陆影响

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灾害 D.水土流失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9~12题。
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

A.洪涝灾害 B.干旱灾害 C.滑坡和泥石流 D.蝗灾

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 ②拉闸限电,影响生产 ③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 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
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A.寒冷干燥天气 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 D.晴朗温暖天气

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天气的大气活动有

A.台风 B.龙卷风 C.海啸 D.寒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今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全球各地纷纷响应并大力呼吁节能减排。据此回答13~14题。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关于气候变暖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A.使寒带变得温暖湿润适合人类活动
B.使南极冰川消融,增加淡水供应
C.使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大,绿洲面积不断缩小
D.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大气的保温效果增加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15~18题。

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Q地植被破坏严重,许多沙丘活化,根据图中信息判断Q地沙丘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P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农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土壤侵蚀 C.次生盐渍化 D.森林破坏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东北亚地区略图”,回答19~21题。

D国常派专家帮助A、B所在国防治酸雨,C国公民自发到A、B所在国植树,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或地区
②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冬季A、B两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C、D两地,而C、D两地酸雨危害却比A、B两地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降水              B.洋流、地形
C.太阳辐射、盛行风        D.盛行风、降水
为了减轻该区域的酸雨,最佳途径是

A.工业提倡使用无铅燃料
B.工厂将烟囱造高
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动使用煤气作为生产、生活燃料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5~6月,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据此回答22~23题。
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A.湖泊水比较浅 B.湖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水的盐度高

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24~25题。
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①自然保护,万物共存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14分)
资料:见图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左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右图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来源是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是指某一时间积雪面积与同时期多年平均积雪面积的差值。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图1)和甲国图示地区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据统计分析,距平指数超过20或低于-20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雪灾或旱灾。据图中信息,说明1996—2006年期间出现雪灾的时间。
(2)分析L1河段流域多雪灾的主要原因。
(3)我国南方地区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雪灾”,试列举 “雪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实验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