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该地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B.技术条件提高 C.当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D.交通条件改善
2.基塘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
A.鱼塘内的塘泥逐年减多 B.当地工业企业对鱼塘的污染
C.调整劳动力的投入 D.布局向粤西地区的转移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读下图完成题
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全球气候变暖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判断题。
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读iPod产业链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零部件因在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地集聚 |
B.iPod产品组装在中国完成得益于铁路、水运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
C.该工业为寻求最优区位,形成工业分散的现象 |
D.此类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自然资源质量差 |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
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最不可能是由于
A.地价便宜 | B.中心地服务范围广 | C.接近货源地 | D.道路通达性好 |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1.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 C.能源产地 D.研发基地
2.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读图文材料,回答题。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1. 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A. 原料、劳动力 B. 原料、市场 C. 技术、市场 D. 交通、能源
2. 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A. 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 B. 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 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 D. 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题。
1. 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题。
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2.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该理论 假定只考虑运输因素,则工厂应建于运费最低的区位。右 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是
A.炼铝厂 | B.制糖厂 | C.纺织厂 | D.家具厂 |
读某大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
A.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B.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C.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
D.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
2.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下列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
A.甲——环境容量大 B.乙——配套企业多
C.丙——土地成本低 D.甲——接近能源地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随年份的推移,读图回答题。
1. 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2.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题。
1. 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 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下图为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题。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据此回答题。
1气候变化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造成可耕地退化 B.灾害性天气增加,粮食减产
C.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 D.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
2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我国不能效仿美国大力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其制约因素有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 ②耕地退化严重,粮食生产压力大 ③用玉米生产乙醇成本高 ④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玉米消费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题。
关于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④③② | D.②④①③ |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的进步,其利用方式已变得多种多样。读图回答题。
1 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A. 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 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 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 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局部图,a、b、c是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35题。
a、b、c三界线交汇点所在省份
A.主要生长春小麦 | B.有长江流过 | C.煤炭资源丰富 | D.降水多在50毫米以上 |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回答题。
1 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无关的是
A. 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B. 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 D. 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2 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
A. 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 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 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食
D. 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
3. 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 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C. 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 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
2009年8月上海某出租车公司给所属出租车安装了GPS电话调度终端,在郊区也可以接受电话调派了。使郊区居民也能像市区乘客一样享受“电话叫车”。该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 | B.GIS | C.RS和GPS | D.GIS和GPS |
我国某个地理野外考察队相隔约一个小时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下图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
A.向东方向行进 | B.行进的相对高度达到1 000米 |
C.看到的树种多属于常绿硬叶树 | D.19:07:58时所到地已是黑夜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差异。(2分)
(2) 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4分)
(3) 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4分)
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 __________ ;该地区的综合整治措施有 __________ 。
(2)图乙中的____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共5分)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植被破坏和荒漠化密切相关,你认为可以通过3S中的____________进行检测?
(6)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