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真题汇编17-中国地理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表明:()
A. |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
B. |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
C. |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
D. | 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
2.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 | 降水量少 | B. | 入库水量少 |
C. | 蒸发量大 | D. | 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
3.该水库可能位于:()
A. | 太行山地 | B. | 秦岭山地 |
C. | 江苏省北部 | D. | 云南省中部 |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 |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 B. |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
C. |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 D. | 内蒙古大草原 |
2.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问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②④ |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 | 流水、沉积作用 | B. | 流水、侵蚀作用 |
C. | 风力、沉积作用 | D. | 风力、侵蚀作用 |
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 | 洪涝 | B. | 干旱 | C. | 低温冻害 | D. | 滑坡、泥石流 |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 | 黄河下游地区 | B. | 长江中游地区 | C. | 云贵高原 | D. | 珠江三角洲 |
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
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
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
B. | 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
C. |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
D. |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回答问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 I | B. | Ⅱ | C. | Ⅲ | D. | Ⅳ |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据表中资料,回答问题。
表是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1.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 | 川、黑、苏、陇 | B. | 苏、川、陇、黑 |
C. | 黑、川、陇、苏 | D. | 陇、黑、川、苏 |
根据图表资料,四个省区中,水资源总量最丰富是四川省,耕地面积和木材总蓄积量都较大的是黑龙江省,江苏和陕西省比较,江苏省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 |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
B. |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
C. |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
D.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 B. | 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 |
C. | 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悉 | D. | 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 | 保持水土 | B. | 发展旅游 | C. | 利于浇灌 | D. | 便于运输 |
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A. | 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 B. | 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
C. | 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 D. | 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
2.该村最可能位于()
A. | 成都平原 | B. | 东北平原 |
C. | 华北平原 |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
B. |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
C. | 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
D. | 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
2.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湖北大于河北 | B. | 山西大于江西 |
C. | 天津大于重庆 | D. | 湖南大于海南 |
2.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 劳动者数量较多 | B. | 市场化程度较高 |
C. | 企业规模较大 | D. |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
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海港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见下图。
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植物种类增加 |
B. |
土壤肥力降低 |
C. |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
D. |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
E. |
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北海 、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表1。
资料三:见图2。
资料四:见图3。
图1
表1
图2
图3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
B. |
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
C. |
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
D. |
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
B. |
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
C. |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
D. |
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
E. |
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长江支流名称:
A,B,C,D,E,
F。
(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流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中城市①是,它是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城市②是,它是中下游的分界点,长江全长km,注入。
(3)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长江水系上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名称:A河上的,F河上的,G处是水电站,H处是水电站。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苏州、徐州1990年~2006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耕地年递减率为上年年底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年底耕地面积与上年年底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苏州 |
徐州 |
|
面积 |
8 848平方千米 |
11 258平方千米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
地形区 |
||
气候类型 |
||
农业地域类型 |
(2)读图比较1999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对徐州的建议:。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 | 广东省以煤炭最大 | B. | 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 C. | 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 D. | 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
2.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 | 发展沼气 | B. | 开采小煤窑 | C. | 利用油气资源 | D. | 种植薪柴林 |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B. | 热带草原 | C.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 | 热带雨林 |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 | 天山天池湖滨 | B. | 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
C. | 桂林漓江沿岸 | D. | 武夷山九曲溪边 |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1.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 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 B. |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
C. | 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 D. |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
2.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 | 珠海、南昌 | B. | 南昌、贵阳 | C. | 贵阳、厦门 | D. | 厦门、珠海 |
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回答:
1.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 |
南 |
B. |
北 |
C. |
东 |
D. |
西 |
2.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 |
京沪线、京广线 |
B. |
京广线、焦枝线 |
C. |
京九线、枝柳线 |
D. |
陇海线、焦枝线 |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问题。
1.在该水源地内()
A. | 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 B. | 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
C. | 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 D. | 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
2.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 | 保护高山灌丛 | B. | 防止水土流失 |
C. | 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 D. | 扩大梯田面积 |
3.该水源地位于()
A. | 长江三峡谷地 | B. | 青藏高原 | C. | 汉江谷地 | D. | 江南丘陵 |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问题。
1.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 | 初二 | B. | 初五 |
C. | 初八 | D. | 十一 |
2.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 | 初二 | B. | 初五 |
C. | 初八 | D. | 十一 |
3.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 | 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 B. | 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
C. | 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 D. | 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
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
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等;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
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蔬、吃农家饭等。
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这种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问题。
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 湖滩面积大,水浅 | B. |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
C. |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 D. |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
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
B. |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
C. |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
D. |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
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 B. | 围湖造田 |
C. |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 D. |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