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蔡元培曾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
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有
①心外无物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近日,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白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就能因势利导为人类造福
②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认识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植物生长的规律
④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
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造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
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 |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元好问有诗: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与此诗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②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 |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说明
①事物本身的联系具有系统性 ②联系的系统性根源于主观创造 ③事物之间的系统联系是呈现的 ④科学理论是对事物联系系统
性的创造性反映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
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术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 |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
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者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美人鱼”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美人鱼”的反映 |
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
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个感性形象,他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以防范通货膨胀。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
C.客观必须与主观保持历史的统一 |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2010年10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欧工商峰会上演讲时称希望欧洲工商界不要强迫人民币升值,若人民币不稳定,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将出现问题,会给世界带来灾难。这说明
①整体和部分是紧密相连的 ②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
③联系必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无条件地联系在了一起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准确地掌握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体现的哲理有
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②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生物能“和平共处”,然而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其迅速在河湖与田野扩散,疯狂啃咬粮食作物、蔬菜等,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有害动物。这个事例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④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8分)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作出了各自的解释。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l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一书载:“万章日: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日: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而
舜有天下也,敦与之?日天与之。”
材料2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
大。域(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下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
(1)材料l、2、3各自所说之天各指什么?(6分)
(2)材料l、2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是什么?(4分)
(3)材料3的哲学观点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