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 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梦】

(1)  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
【世博之魅】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3)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 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 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 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 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回答第1、2题。
1.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天津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blob.png
材料二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图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山东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blob.png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山东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1-2题。
1.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