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B.玻尔理论可以解释所有原子的光谱现象
C.用激光读取光盘上记录的信息是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
D.当观察者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小于声源发出的频率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过程所放出的光子中,只有一种光子不能使某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
B.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2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
C.从n=3激发态跃迁到n=2激发态时放出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
D.金属A逸出功一定小于1.89eV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光滑导电圆环轨道竖直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轨道所在平面垂直,导体棒ab的两端可始终不离开轨道无摩擦地滑动,当ab由图示位置释放,直到滑到右侧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关于ab棒中的感应电流情况,正确的是

A.先有从ab的电流,后有从ba的电流
B.先有从ba的电流,后有从ab的电流
C.始终有从ba的电流
D.始终没有电流产生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这种“回归反光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一层直径为10m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珠折射——反射——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入射角应是

A.15° B.30° C.45° D.60°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1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新华网长沙1月26日电,马路上的冰层坚硬如铁、光滑如玻璃,高压电线覆冰后有成人大腿般粗,为清除高压输电线上的凌冰,有人设计了这样的融冰思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除冰。若在正常供电时,高压线上送电电压为U,电流为I,热损耗功率为DP;除冰时,输电线上的热耗功率需变为9DP,则除冰时(认为输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不变)

A.输电电流为3I B.输电电流为9I C.输电电压为3U D.输电电压为9U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平行光a垂直射向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发现只有PQ之间所对圆心角为60°的球面上有光射出,若仅将a平行光换成b平行光,测得有光射出的范围增大,设玻璃球对ab两种色光折射率分别为nanb,光子能量分别为EaEb.则

A.na>nbEa>Eb B.na>nbEa<Eb C.na<nbEa>Eb D.na<nbEa<Eb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导线环对心、匀速穿过半径也为R的匀强磁场区域,关于导线环中的感应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图像中(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最符合实际的是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两波源S1S2分别位于x轴上的x1=0、x2=16m处,质点P位于x轴上的x3=4m处。t=0时刻,两波源同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振动周期T=0.1s,传播速度均为v=80m/s。波源S1的振幅A1=3cm,波源S2的振幅A2=4cm。则从t=0到t=0.35s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

A.98cm B.14cm C.56cm D.68cm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若此波的原点O经0.05s第一次到达波峰,则

A.若波速为10m/s,波向右传播
B.若波速为30m/s,波向右传播
C.t=0.1s时,x2=2m处的质点一定在波峰位置
D.在波的传播过程中x1=1m处的质点在波峰时,x2=2m处的质点肯定在波谷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0︰1,R1=20W,R2=10W,C为电容器,原线圈所加电压(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阻R3的电流始终为零
B.副线圈两端交变电压的频率为50 Hz
C.电阻R2的电功率为48.4W
D.原、副线圈铁芯中磁通量变化率之比为10︰1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彩虹和霓是太阳光被大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和反射形成的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霓的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折射出的单色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光子能量大于b光光子能量
B.在水珠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C.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看到的a光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
D.如果a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间距为L,金属导体棒ab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并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导体棒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空间有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当金属导体棒ab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一段时间t0后,再接通开关S,则在下列图像中,导体棒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

(1)甲同学利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做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AB装置叫  ▲  ,其作用是  ▲  
(2)乙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1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1使之作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2相碰并粘合在一起,继续作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1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①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 段来计算小车1的碰前速度,应选取 ▲ 段来计算小车1和2碰后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BCCDDE)。碰前小车1的速度vA=   ▲  m/s;碰后小车1和2速度大小vAB=   ▲ m/s。
②已测得小车1的质量m1=0.40kg,小车2的质量m2=0.20kg;经探究后,碰撞前的不变量为__▲_;碰撞后的不变量为____▲___。(用题给字母表示)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绘制了T2l图像,如图甲所示。去北京大学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选填“A”或“B”)。另外,去浙江大学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lalb=__▲__。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周围 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来供电,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发光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氦核的核聚变反应,即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H)转化成一个氦核(He)和两个正电子(e)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P = 1.0073u,a粒子的质量ma= 4.0015u,电子的质量me= 0.0005u. 1u的质量相当于931.MeV的能量.)
(1)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
(2)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MeV的能量?(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斜边AB=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来路返回的情况)。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一测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图甲中O点为单摆的固定悬点,现将质量=0.05kg的小摆球(可视为质点)拉至A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释放摆球,则摆球将在竖直平面内的AC之间来回摆动,其中B点为运动中的最低位置。∠AOB=∠COB=θθ小于10°且是未知量)。由计算机得到的细线对摆球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且图中t=0时刻为摆球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试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所给的信息,(g取10m/s2=0.89),求:

⑴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摆长。
⑵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的速度。
⑶图乙中细线拉力最小值为多少?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如图甲所示,光滑且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竖直面上,两导轨间距d=1m,电灯L的电阻R=4Ω,导轨上放一质量m=1kg、电阻r=1Ω的金属杆,长度与金属导轨等宽,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的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现用一拉力F沿竖直方向拉杆,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经3s上升了4m后开始做匀速运动。图乙所示为流过电灯L的电流平方随时间变化的I2-t图线,取g=10m/s2.求:

(1)3s末金属杆的动能;
(2)3s末安培力的功率;
(3)4s内拉力F做的功。

来源:2010年宁波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