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图1)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B.

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

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

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2.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A.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

B.

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C.

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

提升运河转运能力

3.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产业结构

B.

经济腹地

C.

基础设施

D.

地理位置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滩"。2012年闽宁镇开始发展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等光伏应用产业,未来将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4~5题。


4.光伏应用产业为闽宁镇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还能(    

A.

增加年降水量

B.

减少风沙威胁

C.

增大昼夜温差

D.

降低地下水位

5.若应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光伏面板(    

A.

正午影子长度较长

B.

跟踪调整时长较短

C.

仰角移动幅度较小

D.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2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量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6~8题。

6.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根测出(    

A.

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

B.

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

C.

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

D.

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7.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图3中的

A.

A

B.

B

C.

C

D.

D

8.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A.

城市职能转变

B.

工业集聚增强

C.

城际联系加强

D.

逆城市化加快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图4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10.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A.

甲处降水量最多

B.

甲处地下水位最高

C.

乙处蒸发量最多

D.

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5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11~13题。

1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

冷湿

B.

冷干

C.

暖湿

D.

暖干

1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

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

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

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

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1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图6中的(    

A.

B.

C.

D.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表1),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14~16题。

站点

海拔(m)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土壤冻结天数(天)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663

22.8

276

97

41

776

21.2

352

103

56

1106

19.6

m554

120

64

1210

19.2

599

126

103

1854

16.5

802

144

85

14.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    

A.

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

B.

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

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D.

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

15.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积雪深度

B.

风力大小

C.

冬季气温

D.

太阳辐射

16.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    

A.

太行山脉

B.

长白山脉

C.

横断山脉

D.

天山山脉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7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

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数百年来,贵州省乙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图8),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6分)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6分)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6分)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4分)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图9)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6分)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8分)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6分)

来源:2021年新高考福建地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