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之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

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缔增长
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 b
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c段相似
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c-d段相似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综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A.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 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 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含量的变化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一)理综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

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一)理综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B. C. D.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理科综合(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理科综合(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2)表中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导致大气中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的比例是   ()                                           

A.

1:1

B.

1:2

C.

2:1

D.

3:1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 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 表中荒漠草原早 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
B.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 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 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注解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寄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以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图如题31图1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要采取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
.(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是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澡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甲藻pH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C~30°C,最适温度为25°C左右,当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少)

来源: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I、Ⅱ两个小题
I.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1)实验一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
材料准备
数量(只)
培养液的OD值

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
12
O. 20

正常组(未做手术)
12
O. 40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请说明理由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
(2)实验二 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②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 ③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减少,使垂体释放的降低所致。
Ⅱ.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图A

图B

(I)有人选择太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提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星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圈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 - 200只/m2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
个体数[来源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

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

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安工大附中、红星中学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 设置1个 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 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 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安工大附中、红星中学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安工大附中、红星中学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