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2B.核外电子数为24
C.元素符号为Mg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偏二甲肼(C2H8N2)是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要材料.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有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1个偏二甲肼分子中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2:7
D.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2)硫酸钾 ;
(3)4个铵根离子 ;(4)菱铁矿的主要成分 .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汞加热分解: ;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
(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
(4)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5)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表是100g某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
总热量 |
蛋白质 |
糖类 |
油脂 |
水 |
铁 |
磷 |
钙 |
2060kJ |
50g |
20g |
20g |
5g |
5.6mg |
3.3mg |
8mg |
该食品中没有列出的营养素是 .
(2)为了防止儿童佝偻病,必须摄入富含 元素的食物.
(3)氢氧化钠能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它的俗称为 .
(4)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常温),其中呈碱性的是 (填序号).
pH |
3.5~4.5 |
2.9~3.3 |
6.3~6.6 |
7.6~8.0 |
食物 |
A.葡萄汁 |
B.苹果汁 |
C.牛奶 |
D.鸡蛋清 |
(5)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
反应后 |
|||
A |
B |
C |
D |
|
①物质C是由 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③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 .D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NaClO3中Cl的化合价为 。
甲、乙、丙、丁、戊、己六中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符合上图转化关系的物质丙的化学式是 ,物质己具有的一种用途是 .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支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4)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1)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原因是 .
②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 ,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有一袋白色粉末,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丁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为了探究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的盐酸,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
锥形瓶内物质 |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
|
名称 |
质量/g |
||
Ⅰ |
碳酸氢钠 |
0.10 |
V1 |
Ⅱ |
碳酸钠 |
0.10 |
V2 |
Ⅲ |
白色粉末 |
0.10 |
V3 |
[解释与结论]
③实验I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表中V1 > V2(填“>”、“<”或“=”);
⑤若V1>V3>V2,则白色粉末物质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