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 |
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
B. |
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
C. |
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
D. |
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
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
放入药品 |
B. |
收集气体 |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D. |
验满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
干燥剂 |
B |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灭火 |
C |
熟石灰显碱性 |
中和酸性土壤 |
D |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
腌制肉类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H 22O 5,下列关于C 15H 22O 5,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
B. |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C. |
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D. |
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
向一定量CaCl 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 2CO 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OE发生化学反应: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
B. |
PF有沉淀生成 |
C. |
G点溶液的pH>7 |
D. |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丽水纳爱斯集团是全球洗涤用品行业前五强企业,其产品之一雕牌超能皂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等。
(1)有关氢氧化钠和水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
氢氧化钠 |
水 |
A |
混合物 |
纯净水 |
B |
碱 |
氧化物 |
C |
有机物 |
无机物 |
(2)生产肥皂的主要反应原理:C 57H 114O 4+3NaOH 3C 14H 35O 2Na+X,则X的化学式为 。
最近电茶壶等不锈钢食具容器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关注.不锈钢中有铁、碳、硅和锰.有些食具容器所用不锈钢材料锰含量较高,若材料中的金属锰析出超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
Fe2O3+3CO2Fe+3CO2
该反应 分解反应;(选填“是”或“不是”)
(2)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不锈钢材料中锰若析出进入人体胃中,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产物中锰元素化合价+2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碳、铁和硅等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
①C+O2CO2 ②Fe+2HCl═FeCl2+H2↑ ③Si+2NaOH+H2O═Na2SiO3+2H2↑
请从反应前与反应后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角度,归纳出3个反应的共同规律 .
小科同学对实验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
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 2CO 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 2CO 3。
【查阅资料】
①Na 2CO 3溶液与FeCl 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 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 |
固体全部溶解 |
2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BaCl 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3 |
取 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 3溶液 |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
【解释与结论】
(1)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2)步骤2加入过量BaCl 2溶液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 2CO 3的混合物。
【交流与评价】小科同学把步骤3中的FeCl 3溶液改成无色酚酞试液,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 2CO 3的混合物。你认为是否合理?
得出结论: 。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产或沉淀、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 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见.如图乙,通过观察 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向.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 .
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列是小科同学对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1)有些同学说:"CO 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 2,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 2浓度交大,乙集气瓶的CO 2浓度较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有些同学说:"O 2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但CO 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对此,小科同学疑惑: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丙装置分别以相同流速通入O 2和CO 2,发现收集满O 2比CO 2耗时少,请分析原因。
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候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NaCl+NH 3+CO 2+H 2O═NH 4Cl+NaHCO 3↓
过滤出碳酸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写化学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 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物溶液中析出NaHCO 3晶体的质量 8.4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 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 4Cl+Ca(OH) 2 CaCl 2+2NH 3↑+2H 2O
请计算:NH 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 3多少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