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高一期末物理卷
下述物理量中,其单位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力 | B.质量 | C.速度 | D.加速度 |
重为4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4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引起的 |
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体是木块 |
C.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
D.这个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引起的 |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
A.合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
B.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
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
D.合力的大小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小 |
用一根细绳将一重物吊在电梯内的天花板上,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绳的拉力最大的是( )
A.电梯匀速上升 | B.电梯减速上升 |
C.电梯减速下降 | D.电梯加速下降 |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
A.F1不变,F2变大 | B.F1不变,F2变小 |
C.F1变大,F2变大 | D.F1变小,F2变小 |
如图所示,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2m2.在用水平推力F向右推m1时,两物体间的相互压力的大小为N,则( )
A.N=F | B.N=F | C.N=F | D.N=F |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 B.2s内的位移为12m |
C.在4s末的瞬时速度为12m/s | D.第3s内的位移为21m |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现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保持θ角不变,使F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物体始终未离开水平面),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将( )
A.逐渐增大 | B.逐渐减小 |
C.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 D.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
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 |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下列所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
B.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质量有关 |
C.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惯性的大小 |
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于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 )
A.M受静摩擦力增大 |
B.物块M对车厢壁的压力不变 |
C.物块M仍能相对于车厢壁静止 |
D.M受静摩擦力不变 |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的是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其所受合外力的情况.其中甲图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某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丙图表示某一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丁图表示某一物体所受合外力随时间的图象.四幅图中的图线都是直线.从这些图象中可判断出这四个一定质量物体的某些运动特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一定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作用 |
B.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 |
C.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
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拉力F作用后产生的加速度为a,物体受到摩擦力为f,如果只把拉力大小改为2F,则有( )
A.加速度等于2a | B.加速度大于2a |
C.摩擦力仍为f | D.摩擦力变为2f |
目前,有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装置,可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会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制动力,从而使刹车距离大大减小,假设汽车安装防抱死装置后刹车制动力恒为F,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汽车的质量为m,刹车前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则( )
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
B.汽车刹车时间t0= |
C.汽车的刹车距离为x= |
D.驾驶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时的安全距离s=vt+ |
如图,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纸带上每五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实际点未画出),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分别为:SOA=6.00cm、SAB=6.80cm、SBC=7.60cm、SCD=8.40cm、SDE=9.20cm、SEF=10.00cm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 V,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注意在答题卷上写上单位);
(3)打下C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m/s.
如图1所示为“研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不变.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他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A. ;B. .
(3)改变砂和砂桶的重力,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②(单选题)图2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如图甲所示,小球A从水平地面上P点的正上方h=1.8m处自由释放,与此同时,在P点左侧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两物体均可看做质点,不考虑A球的反弹,g取10m/s2.求:
(1)小球A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2)要使A、B两物体能够同时到达P点,求物体B的初始位置与P点的距离s.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外,一般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以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示意图如图所示设机舱出口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h=3.0m,气囊构成的斜面长s=5.0m,CD段为斜面成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人从气囊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人与气囊、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度大小;
(2)人离开C点后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