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2009高考真题汇编16-原子、原子核

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μmλ2=339μm。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1=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ΔE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ΔE2的近似值为(

A. 1050eV B. 098eV C. 053eV D. 036eV
来源:2009年全国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能量在1.62ev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 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短
B. 从高能级向 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 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高
D.n=3能级向 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来源:2009高考全国Ⅱ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来源:2009年宁夏高考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715+H11C612+H24eα衰变方程

B.

H11+H12H23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

U92238+T90234h+H24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

H24e+A1327lP1530+n01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来源:09高考天津理综物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A.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 γ射线
B. 氢原子从 n4的能级向 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
C. 在水中传播时, a光较 b光的速度小
D. 氢原子在 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
来源:09高考四川理综物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括号内列举的科学家中,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的是。(安培、牛顿、焦耳、第谷、卡文迪许、麦克斯韦、开普勒、法拉第)

来源:2009高考海南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
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11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H11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n01)和正电子(e+10),即
中微子+H11n01+e+10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0和0 B. 0和1 C. 1和 0 D. 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e+10+e-10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来源:2009高考江苏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 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来源:09高考广东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23e(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23e+H23e2H11+H24e。关于H23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B. 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 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D. 目前核电站都采用 H23e聚变反应发电
来源:09高考广东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 α粒子散射现象 B. 天然放射现象
C. 光电效应现象 D. 原子发光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