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东海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992年8月22日,陕西某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手感柔软,生长迅速。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显微观察等研究后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黏菌复合体,俗称“太岁”。下列证据中,与判断该不明物体为生物无关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 | B.有呼吸作用 |
C.手感比较柔软 | D.能快速生长 |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李时珍 | B.孟德尔 | C.达尔文 | D.袁隆平 |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上网搜索资料 |
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
C.用放大镜看蚂蚁 |
D.进行人口普查 |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光合作用 |
B.用百合花来研究植物体内有无运输水分的结构 |
C.用纸蝴蝶来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D.用小青菜来研究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下列视野中能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最多的一组镜头是
A.5×10 | B.10×40 | C.15×10 | D.15×40 |
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A.9>6 | B.6<9 | C.6>9 | D.9<6 |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 | B.向右上移动 |
C.向左下移动 | D.向右下移动 |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树林,虫儿离不开花草”。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能影响环境 | B.生物能适应环境 |
C.生物能改变环境 | D.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项目 |
水质 |
水量 |
水温 |
蛙卵数 |
孵出的蝌蚪数 |
A组 |
河水 |
500毫升 |
22℃ |
30个 |
28只 |
B组 |
蒸馏水 |
500毫升 |
10℃ |
30个 |
9只 |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水量过多 B.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 B.环境能影响生物 |
C.生物能影响环境 | D.环境能适应生物 |
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之间合作关系的是
A.蝴蝶与花的关系 |
B.骆驼与仙人掌的关系 |
C.工蜂与雄蜂的关系 |
D.蜜罐与找蜜鸟的关系 |
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通过“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你认为下列环境中相对湿度最大的是
A.撒哈拉大沙漠 |
B.内蒙古大草原 |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
D.华北平原的农田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 B.生物适应环境 |
C.生物改变环境 | D.生物依赖环境 |
某种生物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取决于它
A.数量是否众多 | B.能否大量繁殖 |
C.能否适应环境 | D.能否影响环境 |
下列各项中,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 |
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
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 |
D.农田中全部的白菜和菜青虫 |
当年红军在过草地时,常常会有人员或马陷入沼泽中。你认为该草地属于下列哪种生态系统
A.湿地生态系统 | B.森林生态系统 | C.草原生态系统 | D.农田生态系统 |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
C.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
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
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
D.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 |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以下哪一项会破坏环境
A.垃圾分类处理 |
B.回收废旧电池 |
C.节约用纸 |
D.使用一次性筷子 |
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 B.光 | C.二氧化碳 | D.水 |
王大爷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
B.增加氧气浓度 |
C.合理施肥 |
D.增加温度 |
韭黄和蒜黄是我们冬季常吃的蔬菜,它们的叶片呈黄白色,这是由于人们在这些蔬菜生长过程中,没有给予它们
A.肥料 | B.水分 | C.光照 | D.适宜的温度 |
下图甲为显微镜操作的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A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
(2)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步操作为______________。
(3)进行图甲C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
(4)部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三个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欲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用 进行调节。
西安市第8中学学生陈重光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有了一个不简单的发现。她的发现在2003年获全国科技成果大奖。
陈重光家里为饲养小鸟而养着黄粉虫。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地作出推测“_________________”,然后她开始了实验。她将十多只黄粉虫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在增加。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后,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陈重光同学的假设。
(2)陈重光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黄粉虫的目的是 。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5)陈重光同学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类环境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
分析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你认为在百草园中影响皂荚树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两项即可)
(2)下列哪项不是蝉、云雀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
A.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 B.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 C.能繁殖 | D.能排出废物 |
(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_环境。
(4)斑蝥的体色与它生活的环境不同,这种体色属于_______色。
请分析回答: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滴加碘酒检验。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经过酒精脱色后变成 色。
(3)滴加碘酒后,图一中________部分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_。
(4)如需做“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选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以上步骤有一步不需要,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