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地理试卷
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500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 | 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D.落差大,多曲流 |
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
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
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
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字母( )
A.a处于阿尔泰山区 | B.b湖为咸水湖 |
C.c湖周边夏季高温 | D.d省区简称宁 |
.“天下黄河贵德清”(图中景观),这反映了当地( )
A.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 B.地形以平原为主 |
C.农、牧业注重植被保护 | D.河流堆积作用强 |
在图中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主要能为这些河流的中下游( )
A.丰富物种 | B.涵养水源 |
C.净化空气 | D.美化环境 |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沙漠化、水土流失 | B.盐碱化、水土流失 |
C.沙漠化、盐碱化 |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
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 )
A.1:20万比例尺卫星遥感图像、GIS |
B.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1:20万比例尺卫星遥感图像 |
D.GPS、GIS |
上海水务部门某日发布消息称,受长江口咸潮(又称海水上溯或入侵,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入侵的影响,上海市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持续超过250毫克/升(国家地表水标准),最高超过3000毫克/升。下图为上海市主要水源地及咸潮入侵路线图。下表为三峡建坝前后长江安徽大通水文站流量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典型年 |
项目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水年 |
建坝前 |
1160 |
11000 |
13900 |
17200 |
24400 |
基本 不变 |
38500 |
23100 |
17800 |
建坝后 |
12316 |
11857 |
15211 |
19126 |
30570 |
31240 |
21973 |
17800 |
有关长江口咸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咸潮一般多发生在冬末春初 |
B.受三峡大坝影响,夏季咸潮发生最多 |
C.三峡大坝对咸潮不构成影响 |
D.三峡大坝建成后,咸潮发生次数增多 |
为了有效保护上海等城市水质安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
A.控制流域用水总量 | B.各河段协调以法治水 |
C.自来水厂迁至上游 | D.加大梯级开发力度 |
读下图分析引起我国一些省市耕地资源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1998—2008年各省区耕地资源比重变化示意图
A.气候变化 | B.城市化 |
C.退耕还林 | D.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下图中反映的能源是 ( )
我国某种能源分布示意图
A.煤炭 | B.水能 | C.天然气 | D.太阳能 |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
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生产模式( )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 | B.夏季农业区向牧区提供牧草 |
C.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 |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 )
①农牧业实现了良性发展 ②草原载畜量有极大提高 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
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 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 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②③⑤⑥ | D.①④⑤⑥ |
如图为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丙丁四个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上述三幅图外,最需要利用该区域的 ( )
A.降水分布图 | B.土地利用图 |
C.城市道路分布图 | D.人口分布图 |
读右图“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 B.b | C.c | D.d |
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
A.a-枯枝落叶 | B.b-土壤 |
C.c-生物 | D.d-供给养分 |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的积累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
A.30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
A.江汉平原 | B.松嫩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呼包银榆经济区”并将其列入我国西部重点开发地区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经济区的开发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
A.地表起伏 | B.优质土地资源短缺 |
C.气候条件恶劣 | D.水资源短缺 |
该经济区开发中,有可能形成的合理产业链是
A.煤矿开采、火电厂、金属冶炼 |
B.煤矿开采、钢铁厂、汽车厂 |
C.油气开采、油气化工、汽车零配件厂 |
D.煤矿开采、油气开采、金属矿产开采 |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 |
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是( )
A.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
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
下图为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上游来水减少 | 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
C.库区水污染加剧 | 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
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 B.水库库容变小 |
C.水库清淤 | D.水库拦截率高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 |
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 |
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 ( )
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 | B.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
C.修建水库,梯级开发 | 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 |
阅读青海省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等级比例% 年份 |
1~3级 |
4级 |
5级 |
6级 |
总面积 (平方千米) |
1985 |
0 |
9.26 |
52.13 |
38.61 |
11172 |
1997 |
0 |
0 |
48.3 |
51.7 |
10793 |
(1) 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2)简述建设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几个较大的城市都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分析这几个城市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区位因素。
(2)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乙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利用方式 |
燃料 |
饲料 |
肥料 |
工艺编制 |
自然腐烂 |
其它 |
百分比(%) |
50 |
13 |
3 |
9 |
20 |
5 |
请你从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