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世界的青花瓷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可能为波斯语“Samawi”或“solaymn”的音译。
“二元配方”的优势之一是高温烧造提升胎体韧性,以便制作大器,加上钴蓝釉下彩的工艺,使得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大增,且颇受皇家器重。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便拥有为数可观的中国瓷器。奥斯曼帝国的皇室更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托普卡帕皇宫瓷器收藏。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正是就此意义而言,青花瓷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结晶。
(选自《人民日报》)
下列表述,不属于“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瓷器相对小巧,青花瓷中却有一类装饰用的大型盘、碗。
B.青花瓷中描绘的图案有些以同心圆形态排列,并呈放射性展开。
C.制作青花瓷用的颜料“苏麻离青”在伊斯兰世界中先被大量使用。
D.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很大,且颇受皇家器重。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同文明间的碰撞和融合都是相互的,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B.广州和泉州是南宋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其创造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
C.贸易交流和蒙古汗国的西征,影响了中国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元青花的出现。
D.中华文明多次遭遇异域文明,中国艺术也不断借鉴吸收异域文明,掀起创新的波澜。

下列现象,不属于“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体现出西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融合。
B.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端午节漂洋过海,成为了韩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C.为世界性运动会建造的体育馆“鸟巢”和“水立方”,既蕴含了“天圆地方”的中国哲学思想,又融汇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特点。
D.晚清时期的康有为吸收西洋的写实画法,开启了中国画“以西润中”的序幕。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
[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③消:病名,即糖尿病。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时日
B.乃守于狱系:联系
C.以时视事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D.通弟轶,亦素好事从:堂房(亲属)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B.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C.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D.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B.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C.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D.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③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尾联。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开篇就用“                   ,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等闲视死亡,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蒲公英情人
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得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地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地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地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下层劳动人民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B.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
C.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对他们寄寓深深的同情。
D.本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和欲罢不能的牵挂,正是这种爱让两人得以重逢。

E.本文最末一段匠心独具,巧妙地道出了沃尔特寻找萨拉的艰难历程,给读者一种“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震撼力。
(2)请简要分析萨拉这一人物形象。
(3)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4)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有人译为“菜单上的春天”。你认为哪个题目好?请结合全文,阐释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B.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E.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2)张纯如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的戴维·凯带领手下人员在伊全境进行“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艰难工作,手段无所不至,但进展缓慢。
B.李实哲是个胸无城府的天才棋手,围棋下得出神入化,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却常常出言无忌,因为自己的直率他付出过不少代价。
C.据报载,金庸先生与各路武林高手论剑华山,中央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中外游人拍了许多照片,立此存照,留作纪念。
D.在3日NBA常规赛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湖人队到第四节还落后火箭11分,但由于最后一节突然发威,群起而攻之,最终以96:93战胜了火箭队。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那么个人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
B.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行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①④⑥③⑤② B.③⑤②①④⑥ C.③⑤①②⑥④ D.②④⑥③①⑤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闻漫画深受群众喜爱,结合下面这幅新闻漫画与下面的新闻事件,说说这幅新闻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

新闻事件: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向媒体反映,高年级师兄推销给自己的棉被是“黑心棉”。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黑心棉”来自江宁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人专门到此低价批发然后转卖给各高校的大一新生。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