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 )
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
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
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 |
D.以上三项均能 |
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请说出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 )
A.翅膀、奔跑 | B.下肢、飞行 |
C.翅膀、飞行 | D.下肢、奔跑 |
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蝗虫、章鱼、袋鼠 | B.家燕、飞蛾、企鹅 |
C.狗、猫、大象 | D.蝙蝠、青蛙、袋鼠 |
人体的运动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的功能是( )
A.促进血液循环 | B.运动、支持和保护 |
C.促使心肌发达 | D.提高肺的通气能力 |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大山雀偷饮牛奶 | B.蚯蚓走迷宫 |
C.猕猴做花样表演 | D.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 |
下列各项中,属于取食行为的是( )
A.狮子追捕羚羊 |
B.一只母猪哺育着8只小猪 |
C.黄鼠狼遇险释放臭气 |
D.秋后大雁南飞 |
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金鱼 |
B.野鸭的迁徙 |
C.鹦鹉学舌 |
D.蜘蛛结网 |
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交流信息的方式,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动物的信息交流( )
A.蚂蚁的舞蹈动作 |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
骨折后骨的愈合和骨的长粗是( )起重要作用;
A.骨密质 |
B.骨膜成骨细胞 |
C.关节表面软骨层 |
D.骨骺端软骨层 |
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 |
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 |
C.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
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 |
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 )
A.骨密质的厚度 | 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
C.骨髓腔的大小 | 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
人体的一块骨就是( )
A.一个细胞 | B.一种组织 | C.一个器官 | D.一个系统 |
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
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
C.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
D.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收缩 |
老年人摔倒后易发生骨折是因为( )。
A.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骨的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
B.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骨硬脆,弹性小 |
C.骨密质薄 |
D.骨松质排列不整齐 |
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
A.攻击行为 | B.节律行为 | C.捕食行为 | D.繁殖行为 |
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
B.关节既有灵活性又能牢固性 |
C.所有的动物体内都有关节 |
D.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
典型的社群生活的动物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
A.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平等 |
B.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平等 |
C.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平等 |
D.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不平等 |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高等,这有利于( )
A.获得食物 | B.逃避敌害 |
C.寻找配偶 |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
人体肱三头肌受到刺激以后能收缩,它所受的刺激来自( )。
A.肱三头肌血管里的血液 |
B.肱三头肌周围环境的组织液 |
C.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传来的兴奋 |
D.以上三都均是 |
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 | B.繁殖行为 |
C.后天学习行为 | D.先天性行为 |
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
A.学习行为 | B.节律行为 |
C.取食行为 | D.防御行为 |
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对这种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是防御行为 |
B.这是本能行为 |
C.这是由遗传物质所控制 |
D.这是学习行为 |
某些病人的骨骼肌瘫痪,并逐渐出现萎缩现象,很可能是由于( )
A.缺乏锻炼 |
B.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成分不稳定 |
C.没有血液的供应 |
D.支配该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 |
某同学刚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发现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造成驼背的原因主要是( )
A.营养不良 |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
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
D.经常不注意坐姿 |
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A.动力作用 | B.杠杆作用 |
C.支点作用 | D.调节作用 |
“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
A.母鸡孵卵 | B.鲤鱼产卵 |
C.蝙蝠捕捉蚊子 | D.海豚戏水 |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亲鸽衔虫喂雏鸽 | B.鸟占巢区并筑巢 |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 D.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
一块骨骼肌可以看做是一个器官,因为( )
A.骨骼肌附着在骨上 |
B.一块骨骼肌能够独立完成人体的某个动作 |
C.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等按一定次序联合而成,具有收缩的功能 |
D.骨骼肌广泛分布于人体 |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
B.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
C.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
D.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 |
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
A.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 |
B.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 |
C.季节变化的结果 |
D.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 |
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 B.蚂蚁的群体 |
C.白蚁的群体 | D.绵羊的群体 |
有些动物的外部形态和体色,能与其生存的环境浑然一体,不易识别。这种现象从行为学的角度看,属于( )
A.节律行为 | B.繁殖行为 |
C.领域行为 | D.防御行为 |
动物的生物钟是指动物( )
A.体内的一种能感知时间变化的生理结构 |
B.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
C.对阳光的强弱变化比较敏感的器官 |
D.体内的有钟表性质的器官 |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个体的___________和种族的___________,从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 (有机物或无机物)所释放的。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的发生可分为动物生来就具有的,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____________行为和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_____________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 因素决定的,是动物先天具备的一 种 反射。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体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以适应周围环境,属于 反射。
下图1是关节的模式图;图2是关于骨、关节、肌肉之间的关系模式图,请回答:
(1)填出关节的各部分名称:[1] _________ ,[2] _________[3] _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 _________。其中,[2]内有_________,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_________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2)图2正确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你熟悉的几个人体的关节名称:如髋关 节、 、 等。
下图是人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 肌。②是 肌
(2)该图表示人体屈肘动作,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和 。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 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 绕着 活动。
(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①处于 状态,②处于 状态。
(4)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都需要各种肌群之间的 。
(5)人体的运动,是以 为杠杆, 为支点, 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 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更接近于(B)鸟群;但如果把白冠雀幼雏(a)移到黄莺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1)a的鸣声基调与A的鸟群相同,这是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在起作用;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在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着黄莺鸣声的 。
(3)上述实验说明, 行为是在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偶然现象
C.取食行为 D.学习行为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
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了
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