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沪科版初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卷
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 B.船和岸 | C.山和船 | D.风和岸 |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 B.10m/s | C.5m/s | D.无法确定 |
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2米/秒 | B.12米/秒 | C.1.2厘米/秒 | D.1.2千米/时 |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量程3m,分度值1mm | B.量程10m,分度值1dm |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
B.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 |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D.20km/h的速度大于15m/s的速度 |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 |
B.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从物体的左端量起 |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
D.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字后面必须写明单位 |
某同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 B.茶杯的高度是11.2 |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用符号 来表示.1天= 小时,2h= min,15min= s.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 叫做测量误差.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 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 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的运动路线是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 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v=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最少需要多少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