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气体中,有颜色且有毒的是

A.硫化氢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氮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过程中称为固氮。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闪电 B.电解饱和食盐水
C.大豆的根瘤 D.合成氨工厂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微粒的电子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氮气 B.氯化钠Na
C.氯化氢 D.氨气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 B. C. D.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配置0.5mol/L的碳酸钠溶液250ml时,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A                 B                  C                   D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盛放的是

A.亚硫酸 B.浓硫酸 C.浓盐酸 D.胆矾溶液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CH3COOH→CH3COO+H+
C. D.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溶液为中性的依据是

A.c(OH)=1×107 mol/L B.c(H+)=1×107 mol/L C.c(OH)=c(H+ D.pH=7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离子能在同一无色溶液大量共存的是

A.Na+、Cu2+、Cl、SO42―
B.K+、HCO3、Cl、OH
C.K+、Na+、Cl、Ag+
D.Na+、K+、SO42-、OH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用一种试剂就可以一次把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SO4、Na2SO3、Na2CO3、Na2S、BaCl2五种无色溶液加以区别,这种试剂是

A.CaCl2 B.Ba(OH)2 C.H2SO4 D.HCI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酸雨主要是燃烧含硫燃料所放出的SO2造成的,现取500mL雨水样,每隔一定时间测试其pH,数据如下:

则雨水样的pH放置时减小的原因是

A.SO2仍源源不断溶解而达饱和 B.雨水样中的某物质发生氧化
C.水缓慢蒸发溶液渐渐浓至饱和 D.又有SO2少量溶于雨水样里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OH+H+H2O
B.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2H+CO2↑+H2O
D.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

A.物质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
B.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物质类别
D.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能力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

A.vA="0.5" mol /(L·s) B.vB=0.5mol/(L·s)
C.vC="0.8" mol /(L·s) D.vD="30mol" /(L·min)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SO3时,即消耗1molO2
D.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的事实是

A.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
B.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C.使用催化剂能使合成氨速率加快
D.及时分离合成塔中出来的混合气,有利于合成氨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成氨反应为:3H2+N22NH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其反应速率可以分别用V(H2),V(N2),V(NH3)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

A.v(H2)="v(N2)=v(NH3)" B.v(H2)=3v(N2)
C.v(NH3)="3(H2)" D.v(N2)=3V(H2)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吸热反应速度增大,使放热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体系的温度能破坏大多数化学平衡状态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可逆反应A(g)+B(g)2C(g)+D(g)—Q当达到平衡后,在其
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大压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度增大,逆反应速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度增大,逆反应速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度增小,逆反应速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度减大,逆反应速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硫酸工业制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预热从接触室出来的混合气体,有利于被浓硫酸吸收
B.黄铁矿在加入沸腾炉前需粉碎,其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SO2跟O2是在催化剂(如V2O5等)表面上接触时发生反应的
D.用98.3%的硫酸吸收SO3,而不用H2O或稀硫酸吸收SO3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应2A(g)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降温 B.减压 C.减少E的浓度 D.加压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反应的速率,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相同温度下,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分别与pH值相同的硫酸和盐酸反应
B.A + B C; D + EF
C.相同温度下,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锌粒和铁粉
D.G + H → W + Q(Q>0),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200℃和100℃时反应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是

组别
c(HCl)/mol・L-1
温度/℃
状态
1
2.0
25
块状
2
2.5
30
块状
3
2.5
50
粉末状
4
2.5
30
块状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mA(g) + nB(g)  pC(g)在同一压强下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可逆反应N2(g)+3H2(g)2NH3(g)+Q(Q>0),下列探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类法对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的意义,请完成下列问题。
今有七种物质:①铝线 ②熔化的KNO3  ③氯气  ④NaCl晶体 ⑤液态氯化氢     ⑥石灰水 ⑦乙醇
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等体积的pH值相等盐酸与醋酸溶液中,各加水稀释100倍,结果盐酸与醋酸的pH值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出下列电离方程式
(1)NH4Cl___________________ (2)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3)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表格中的实验是以CuSO4为例,分析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3A(g) + B  2C +2D达到平衡
(1)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变小”)
(2)若增加或减少B时,平衡不移动,则B是__________态。
(3)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可判断:B是___态,C是___态,D是__态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所体现的主要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酸性 B强氧化性 C脱水性 D吸水性 E强腐蚀性 F不挥发性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 500mL0.5 mol·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可用如右的坐标曲线来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由0→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曲线由a→b段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的原因___________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由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由c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经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则
(1)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2)2min时物质B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1.95gNa2SO4和Na2CO3的混合物溶于水得溶液A,在A中加入足量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10.0mL,然后过滤得沉淀B;向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沉淀2.33g。计算:(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标况下,生成气体多少毫升;
(3)氯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来源: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