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一般高中高一期末化学试卷
化学是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通过分馏的方法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 |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应该注意日常饮食 |
C.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其主要成分是一种低级酯类物质 |
D.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常温常压下,1 mol 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 NA |
B.1 mol Na2O2中含有O22-数目为NA |
C.1 mol/L的NaCl溶液中Na+数为NA |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VIA族元素的原子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IA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1-100 nm |
B.胶体粒子很小,能透过半透膜 |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可能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
D.雾是气溶胶,在阳光的照射下可见到丁达尔现象 |
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
混合物 |
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A |
盐酸 |
冰水混合物 |
硫酸 |
干冰 |
B |
蒸馏水 |
蔗糖溶液 |
氧化铝 |
二氧化硫 |
C |
胆矾 |
盐酸 |
铁 |
碳酸钙 |
D |
胆矾 |
食盐水 |
氯化铜 |
碳酸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D2和T2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
B.和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
C.35Cl和37Cl 互称为同位素 |
D.C2H4与C4H8一定能互称为同系物 |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反应 |
B.该有机物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C.该有机物中有4种官能团 |
D.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
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
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
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Fe2+、Ba2+、H+、NO3- | B.Ba2+、Na+、CO32-、 OH- |
C.K+、Mg2+、SO42-、Cl- | D.H+、 K+、 CO32-、 SO42- |
相同状况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比为8︰11 |
B.分子个数之比为1︰1 |
C.物质的量之比为11︰8 |
D.原子个数之比为12︰11 |
根据下列事实: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
A.D2+>A2+>B2+>E2+ B.B2+>A2+>D2+>E2+
C.D2+>E2+>A2+>B2+ D.E2+>B2+>A2+>D2+
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
B.非金属性:X>Y>Z |
C.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 |
B.Ba(OH)2溶液与稀H2SO4混合:2H++2OH-=2H2O |
C.少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Fe + NO3-+ 4H+=Fe2+ + NO↑ + 2H2O |
D.钠放入水中:Na+H2O=Na++OH-+H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B.KI和HI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
C.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
D.NH4Cl中只含有共价键 |
下列参数比较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参数 |
比较 |
解释 |
A |
沸点 |
HF<HCl<HI |
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
B |
半径 |
Na+<Mg2+<Al3+ |
同一周期粒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
C |
酸性 |
H2SO3>H2CO3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
D |
还原性 |
P3->S2->Cl-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
X、Y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aXn-和bYm+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m+n | B.X的原子半径大于Y |
C.X的族序数一定小于Y | D.X不可能是氢元素 |
某学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不会使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
B.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
C.定容时,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F;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A、B、D、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C、D、E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2)写出分别由A、D与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
(3)A与C、E间分别形成甲、乙两种共价化合物,且甲有10个电子,乙有18个电子,则沸点较高的是(填化学式) 。
(4)F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 。
(5)D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与A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C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用电子式表示A、B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外电路中的电子 (填“流出”或“流向”)Ag电极。
(4)当有1.6 g铜溶解时,银棒增重______ g。
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 X,同时生成2 mol Z |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E.恒定容积,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4)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 mol X(g)和b mol Y(g),发生反应X(g)+ Y(g)2Z(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发生什么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
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惰性气体,反应速率 。
已知:
(Ⅰ)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Ⅱ)2CH3CHO+O22CH3COOH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式 。
(2)B、D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和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方程式 ,反应类型 。
②方程式 ,反应类型 。
④方程式 ,反应类型 。
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制FeCl3,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MnO2 ②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④浓硫酸 ⑤浓盐酸。
(1)按气体流向由左到右排列,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写A—E序号):
。
(2)装置连接好后,应该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A装置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
(5)停止反应后,还有铁丝剩余。为检验FeCl3生成,并最终得到FeCl3溶液,甲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步骤:
a.待B装置玻璃管冷却后,将管中物质用水溶解, ① 除去不溶物;
b.取少量滤液,滴加 ② 溶液,溶液呈现红色,以此检验Fe3+;
c.取少量滤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Cl-。
①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②中所加试剂为 。
(6)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能最终得到FeCl3溶液,其理由是(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你认为还选择下列哪些试剂才能制得较为纯净的FeCl3溶液。
A.KMnO4(H+) |
B.Fe |
C.H2O2 |
D.Cl2 |
E.HNO3
F.盐酸
G.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