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北京卷)化学部分
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
B. |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
C. |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
D. |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 |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 | 、 --腐蚀品 | B. | --易燃液体 |
C. | --遇湿易燃物品 | D. | --氧化剂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的结构中含有脂基 |
B. |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
C. | 1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乳酸( ) |
D. | 幼稚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
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 的量 |
B. |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的生成 |
C. | ③中选用 溶液吸收多余的 |
D. | 为确认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 溶液的 >1: |
B. | " 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 (红棕色)(无色) |
C. |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 + ++ = ++ ↑+ |
D. | 向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或,慢慢转变为铜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的溶解度大于 的溶解度 |
B. | 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
C. | 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D. | 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
投入和,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平衡时,乙的转化率大于60% |
B. |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的转化率均是60% |
C. |
平衡时,丙中是甲中的2倍,是0.012 |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在=5.0时沉淀完全;
在=8.8时开始沉淀,在=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向化合物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至5~6,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Ⅳ.向沉淀中加过量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溶液,调节至12,得到白色沉淀。
(1) Ⅰ中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式是。
(2) 由Ⅰ、Ⅱ判断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
(3) Ⅲ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
(4) Ⅳ中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5) 沉淀的化学式是。
(6) 若上述::=1:2:3,则的化学式是。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和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过程Ⅰ:加溶液,调节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溶液的作用:。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反应(选题"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②1全部氧化成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将还原成。若该反应消耗转移6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试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滴加浓盐酸。
Ⅱ.当和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
Ⅳ………
(1)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3)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离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