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三历史第七套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材料意在强调(   )

A.废除宰相的必要性 B.设置宰相的重要作用
C.君主专制的局限性 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
B.广州虎门——南京中山陵——北京圆明园
C.南京天王府遗址——北京故宫——沈阳伪皇宫
D.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图中的甲城市曾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有关该城市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B.日军全面侵华时曾在此地实施细菌战
C.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D.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巴黎公社曾经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来经营。这一做法

A.开经济国有化政策的先河
B.是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尝试
C.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继承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0月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
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周恩来指出:“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这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①独立自主    ②互不干涉内政     ③平等互利   ④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    )

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
B.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设立“四百人会议”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   )

A.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 B.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
C.反对任何变法改革 D.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政策中,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影响深远的是(   )

A.引进西方技术、设备、人才
B.政府兴办“样板企业”
C.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D.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大多数改革,都面临着保守势力强大、改革派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从中国当时政治格局的实际出发,要成功推进改革,中国的维新派最应该关注(   )

A.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确保改革全面彻底
C.讲究策略争取更多支持
D.联合列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任美国首任总统。如果他能够穿越来到当时的中国,他将不会看到以下哪些事情?
①康熙皇帝正在把玩粉彩瓷器
②明成祖朱棣接见航海归来的郑和
③城镇新潮女性穿着改良旗袍
④上海码头一派繁荣景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大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领导人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的合影。这次会议的最主要议题是( )

A.战后共同处置德国 B.成立联合国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共同对日作战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提出战后建立国联,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B.美国经济势力不及英法
C.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联
D.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7月10日,美国五角大楼下属情报机构出台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活跃且型号众多的弹道导弹计划”,这份报告甚至宣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正不断扩充,未来l5年有l00枚导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有可能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①中国是世界上导弹最先进国家
②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假想敌
③中国成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
④西方国家的冷战意识依然存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三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字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3)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主张融入世界。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 “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08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与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摘自百科全书《Chimerica》
材料四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我国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响应。为促成这一构想的实现,中国积极筹建“亚投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与第一、第二方案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方案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在“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高三历史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