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二语文第十套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 轼 传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
B.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坐:犯罪。
C.以诗托讽讽:讽刺。
D.以虞水之再至虞:戒备。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夜曲①
张仲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此诗写闺中妇人夜思远方的丈夫的情形。②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秋夜?体现主人公什么心情?
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7)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_______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苏 堤 三 月 好 读 书
庞 井 君
①昨晚淅淅沥沥的小雨,阻了我月游西湖的打算,却撩起了一个人晨读苏堤的向往。今晨五点多,雨刚停,天还黑着,我便悄悄起了床,一人、一书、一相机,穿着凉凉淡淡的幽暗,出刘庄,入花港,不一会儿,便欣然融入苏堤的轻烟薄雾之中了。
②晨雾中的苏堤,恰如甜甜静静的西子,还浸润在清清浅浅的梦里。微风轻拂,细浪漫摇,我似乎感觉到了她那细细匀匀的律动,还有弥漫在空气中诱人的气息。薄薄的雾给她搭起了一层轻柔的帷帐,将高处的天、远处的山和外面的楼阁都罩开了,就连不远处的湖心亭也变成了洁白宣纸上润出的一片湿湿的墨痕,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看真切的是她樱雪的肌肤,桃花的面庞,春波的眸子,海棠的朱唇,翠柳的腰身。悄悄地走近她,有如闯进了一个绝世离尘的仙境
③雨后的苏堤,又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柳条吐芽,点点鹅黄;海棠浴露,颗颗红玉;桃花满树,朵朵云霞。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
④心灵映照下的苏堤,的确更像一卷耐读的诗书。踏着湿湿软软的小径,缓缓前行,边走边读。读手中之书,也读苏堤这本书。读苏堤要用心灵的眼睛和精神的想象。小桥边,柳荫下,芦苇丛,花枝上,不知凝结着多少作家绵延千年的文学意象;一丝清风,一道水痕,一片云雾,一声鸟鸣,不知传送着多少英杰超越时空的精神气韵。这意象,这气韵,不单弥漫凝结在苏堤上,也一缕缕充盈涌动在我的心田里。她们牵着我的脚步,牵着我的目光,牵着我的遐思,进入愈来愈幽深美妙的境地。
⑤最让人凝神的惟有苏堤所诱发的心灵波动和精神遐想。这儿的一切似乎很熟悉,身边这棵绿叶扶疏的老梅,在那么一个雪霁花开的月夜,一定深深地拨动了金冬心的灵感吧!要不然他怎么会画出那样气韵生动、风神满纸的白梅图呢?怎么会吟出这样冷隽幽雅、清丽绝尘的诗句呢?“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这树满地如雪的樱花,也一定深深触动过苏曼殊的幽怨情怀吧!要不然怎么到了日本,还在脑海里深藏着这样凄清哀婉的诗思呢?“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堤下的水清清浅浅,小径弯弯缓缓,还有一块伸到水里的石头正好做踏脚。说不定,张岱当年就是在这里上船到湖心亭看雪的吧!闭目凝思,时光回溯,眼前的桃红柳绿变成了冬日的雾凇沆砀,我的思绪也飘进西湖雪境之中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⑥渐渐地,渐渐地,太阳升高了,风烟俱净,游人如蚁。我便掩卷起身,登舟离岸,往
素约恬淡的湖山深处驶去 ……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苏堤三月好读书”的“书”在本文具体指的是什么?
本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看到的几幅图画。
请梳理本文的思路,并联系本文和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于自然的感悟。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fú)猿(náo)石(jiàn) 飞(tuān)
B.吞(yàn)破(zhà)商(jiǎ)花(dí)
C.雨(zhòu)凝(yē)戏(xuè)桎梏(zhì gù)
D.寻(mì)巷(mò)酒(zuō)细(xiān)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负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秀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B.当我们年青一代今天重温这段极为感人的片段时,就会发现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正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C.出生地历来有争议的大诗人李白,在新近出版的权威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明确认定其出生地为四川省江油市。
D.这场森林大火,经过数千名森林警察、公安干警、解放军战士和当地群众九昼夜奋战,已于上午8时特大火全部扑灭。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纵刘失增  功名古已传  鸿门设宴
退秦存郑  深夜出城  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市政建设部门要在古镇磁器口修建一家豪华宾馆,欲将一处古代民居拆除。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这一古迹,他们推荐了三位代表去反映情况。这三位代表是:土生土长的王大爷,建筑学家李教授和历史学家周教授。请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各拟一句话,表明反对的理由。
(1)王大爷:                                                               
(2)李教授:                                                               
(3)周教授:                                                                 
原告人律师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多姿多彩;生活,珍珠串串。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东西,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帮助,一次关爱……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来源:高二语文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