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卷
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湿度、气温、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值折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甲乙丙三条折线中,分别与湿度、气温、日照时数年平均值相对应的是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甲、丙、乙 | D.乙、丙、甲 |
影响杭州、乌鲁木齐两城市甲要素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 | B.气候差异 |
C.地形起伏 | D.下垫面性质 |
北极燕鸥是很神奇的鸟类,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它开始飞越重洋,到南极的浮冰上越冬。冬去春来,它又展开双翅向北飞,一直向北迁回栖息地繁殖,北极燕鸥迁徙时通常都会离开海岸很远。图示为北极燕鸥飞行路线。读材料和图回答以下问题。
影响北极燕鸥飞行路线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 B.飞行距离 |
C.盛行风 | D.地转偏向力 |
北极燕鸥繁殖期
A.刚果河进入汛期 |
B.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
C.开普敦森林火险等级高 |
D.北冰洋沿岸航线上运输繁忙 |
地貌部位和小气候相结合,往往干湿程度会有差异。某覆盖森林的丘陵区,分布有洼地底部、阳坡、阴坡、窄V形谷、山顶的峰脊部位5个地貌部位。读该地不同地貌部位水分与干湿程度对比表,回答以下问题。
地貌部位 |
阳光照射时间 |
水分条件 |
干湿程度 |
甲 |
短 |
水分蒸发后不易扩散 |
阴湿 干燥 |
乙 |
短 |
实际水分蒸发量大 |
|
阴坡 |
短 |
水分蒸发量较小 |
|
丙 |
长 |
排水良好 |
|
丁 |
长 |
地表集水面积有限,排水良好 |
甲、乙、丙、丁分别是
A.洼地底部、阳坡、窄V形谷、山顶的峰脊部位 |
B.窄V形谷、洼地底部、阳坡、山顶的峰脊部位 |
C.洼地底部、窄V形谷、阳坡、山顶的峰脊部位 |
D.窄V形谷、洼地底部、山顶的峰脊部位、阳坡 |
为了解不同地貌部位植被生长状况,可凭借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PS | B.GIS | C.RS | D.GPRS |
读某国2010-2014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状况表,回答以下问题。
年份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增长率(‰) |
净增人口数(万人) |
2010 |
10.5 |
15.4 |
-4.6 |
-43 |
2011 |
10.9 |
14.8 |
-3.0 |
-35 |
2012 |
12.4 |
14.0 |
-0.3 |
-5 |
2013 |
13.1 |
13.5 |
1.5 |
10 |
2014 |
14.0 |
13.4 |
1.2 |
8 |
在上表所示期间该国人口数最少的年份是
A.2010年 | B.2011年 |
C.2012年 | D.2014年 |
关于该国2010-2014年人口变化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总量呈增长趋势 |
B.2010-2012年之间,人口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 |
C.2012年后人口由迁出转为迁入为主 |
D.该国人口死亡率非常高 |
土豆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耐旱、耐脊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土豆种植主要分布在22个省市或地区。读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图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省区中土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
A.福建 | B.重庆 | C.湖北 | D.内蒙古 |
2002年土豆种植面积与上年比没有明显变化,但总产量下降很大,原因最可能是:
A.春季低温冻害 | B.夏季降水偏多 |
C.冬季降雪偏少 | D.种植技术退步 |
图示时刻当地一天中日影最短。该地河流流向可能是
A.自西向东 | B.自东向西 |
C.自南向北 | D.自北向南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南部七月和一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材料二 马达加斯加岛河流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旱稻性喜高温耐旱。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水稻和旱稻种植面积达到130万公顷,但水稻单产低,稻米仍不能完全自给。近几年来,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试种成功并获得高产。
(1)①地气压值为 。据材料一分析①地所在气压带位置变化对②地气候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马达加斯加岛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及对东西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结合材料分析甲地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2014年年底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简称“兰新二线”)全线投入运营。兰新二线东段的走向与既有兰新铁路并不相同,兰新二线是我国第一条高海拔高速铁路。
材料三 西宁市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和地区生产总值示意图。(据《西宁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宁市统计局2014年2月28日)
(1)比较A、B两地农业区分布及灌溉水源的差异。
(2)根据材料分析“兰新二线”东段建设中面临的主要自然环境问题。
(3)简要说明“兰新二线”对西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