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康杰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
B.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
C.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
D.应不断加大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Hg+O2↑ |
B.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C.铝片投入稀硫酸(用H2SO4表示)中: Al+H2SO4=AlSO4+H2↑ |
D.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O2 ="=" 2P2O5 |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有二氧化碳生成,则该物质
A.可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B.一定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C.一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 D.不可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
区分02、H2、C0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 |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
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 B.铝 | C.石墨 | D.铜 |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
C.分别倒入少量盐酸溶液,振荡 |
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5容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
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
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
按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钠离子__________,(2)氦气__________,(3)3个铝原子__________,
(4)干冰__________,(5)金刚石__________,(6)氢氧化钠__________
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D的化学式为HClO)
⑴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⑶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⑷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从你学过的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 , 可用作致冷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_, 汽水中含有一种酸为____________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 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有__________性。木炭在一事实上条件下还原氧化铜,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于冶金工业。
(2)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 。
试分析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升高:_________
并举出一条我们生活中能做到的可以减小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事:________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A.单质 | B.分子 | C.原子 | D.元素 |
高铁酸钾(K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 B.+3 | C.+6 | D.+7 |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十里桂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水银温度计受热示数变大,说明汞原子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
C.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D.25m3的石油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
A.实验室用灯帽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
B.用水灭火,利用了降低可燃物温度的原理 |
C.用嘴吹灭蜡烛,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
D.在森林火源外一定距离处清除树木,利用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 |
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Cl- 和Cl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
C.它们的电子层数不相同 | 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 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最小
B.1个维生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利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B.利用石蕊溶液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C.利用二氧化锰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D.利用加热的方法鉴别冰和干冰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 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C.探究分子运动 | 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氢元素_______; 氮气分子_______; 三个磷原子_______;
亚铁离子_______;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检验生活用水是否为硬水的物质是 ,生活中有些硬水可用 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 。
(3)自来水净化中用来消毒用的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如果出现氯气泄露,可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
(4)在图A、B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是一种主要能源,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煤资源是有限的,生活中常将块状的煤粉碎后再使其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但煤的直接燃烧会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
(3)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乙醇汽油这种新能源属于__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氢气也是一种新能源,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对学习化学的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1)碳原子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
(2)第12号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
(填“失去”或“得到”)。
(3)在上述元素中能形成类型的分子是_______。(写出一个化学式即可)
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C是红色固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固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若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的理由是 。
(3)若选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利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 端进入
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利用右图进行实验,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红磷的原因是 ;为确保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实验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
镁 (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其原因是